嘉義縣九芎埤「雉浮日」公私協力 種出水雉一片新「浮」地

嘉義縣九芎埤「雉浮日」公私協力 種出水雉一片新「浮」地
為營造水雉適宜棲息與繁殖的浮葉環境,強化臺灣農田濕地生態系的保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於昨(25)日在嘉義縣水上鄉塗溝村舉辦「雉浮日—九芎埤水雉浮葉棲地復育」活動,邀集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等政府單位夥伴,以及國家森林志工、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志工、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志工、嘉義縣野鳥學會、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塗溝社區發展協會與國立嘉義大學學生等,共計50人從嘉義、臺南、高雄齊聚九芎埤,於九芎埤種植印度莕菜、菱角等浮葉植物,復育水雉棲地。

嘉義分署說明,水雉為臺灣農田濕地代表性保育鳥種,屬於農業部公告的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主要在濕地內的浮葉植物上築巢、覓食,自民國78年水雉公告為保育類野生動物以來,歷經三十餘年,臺灣本島水雉族群數量從不到50隻,至113年冬季突破3000隻,是臺灣野生動物族群復育的標誌性物種。然而水雉族群仍面臨菱角農老化、改作導致棲地面積逐漸萎縮等問題,又如數年前因大旱導致嘉南平原菱角田區停止灌溉,在氣候及農業變遷多重影響下,恐面臨現有棲地不足的困境。為此,嘉義分署在國土生態綠網的框架下,積極尋覓可營造浮葉植物的水雉補充棲地,經盤點發現九芎埤位列於嘉南埤圳重要濕地(國家級),屬農田水利署管轄且無灌溉功能之埤塘,且其周邊之菱角田為嘉義縣水雉生態給付之推動重點區域之一,是極具潛力之水雉衛星族群復育據點,故向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認養。

活動當日,嘉義分署發動來自嘉義、臺南、高雄等致力於保育水雉的民間團體與志工夥伴,齊心合力於九芎埤東側水灣約2,000平方公尺區域內,種植近2萬株的印度莕菜及菱角,期透過浮葉植物營造繁殖與覓食環境。嘉義分署指出,此次行動不僅是水雉復育工作的重要一環,更是推動「嘉南國土生態綠網」計畫的具體實踐,透過國家與民間攜手合作,串聯濕地地景,強化生態廊道連結,進一步提升國土生物多樣性安全網效能。活動過程中,許多參與者是第一次下水親身體驗棲地營造作業,現場氣氛熱絡。未來嘉義分署將持續與各界合作,透過復育行動、友善耕作推廣及生態給付制度,擴大水雉與濕地關注物種之友善環境面積,實現人與自然共好願景。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