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嗎? 高雄氣爆十年了,地表下的風險「管」理現況如何

十年前的7月31日,高雄發生石化氣爆。十年後,我們回望之際,除了多重面向地檢視工業管線管理,更需要從發展和風險治理角度,思考城市產業轉型和空間重構的必要性。地球公民基金會為此舉辦系列活動,其中7月13日與國科會整合型研究計畫「探尋石化高雄的永續與公正轉型路徑-從知識到行動的整合型研究」、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共同舉辦論壇,邀集市府、學者和專家一同與市民對話。 「2014年7月31日,通報有氣體洩漏事件,通報環保局處理,過了三小時之後才知道外洩的氣體是丙烯,得知當地石化管線洩漏濃度過高,之後發生驚天一響、接連發生多起爆炸,並且持續到8月1日的晚上,事件共造成32人死亡、321人受傷,車輛炸毀,三多一路、三多二路、凱旋一路、一心一路多條重要道路嚴重破壞,城市如同開腸破肚⋯⋯。」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以報導口吻低語開場,重新揭開城市瘡疤,察看傷口癒合狀況。 公民團體長期的倡議,落實多少? 燈漸暗下,投影布幕播出的是公視我們的島在事發四天後的專題報導( 【工安公安】失控的地下管線-高雄氣爆事件特別報導 ),一幕幕震撼的第一現場之外,更多的是對於管線資料和權責不明的尋根究底,事發的痛苦、悲傷、憤怒的紛雜情緒瀰漫了論壇現場。王敏玲拿了一個與當時氣爆管線1:1的模型,4吋管直徑約10公分左右,僅僅一個手機大小的破口(長7、寬4.5公分),引發了一連好幾的爆炸。...
你還記得嗎? 高雄氣爆十年了,地表下的風險「管」理現況如何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