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搶灘SMR核電市場 憂思科學家籲通盤考量
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日益增長,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俗稱小型核電廠)受到高度關注,科技巨頭如Google、亞馬遜紛紛與核能公司簽署電力供應協議,上周,美國核能類股衝上歷史新高。
不過,憂思科學家聯盟(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核電安全主任艾德溫・萊曼(Edwin Lyman)認為,這些計畫只是紙上談兵,實際的挑戰遠比想像中複雜。而在能源部署上同樣面臨抉擇的台灣,萊曼指出,台灣人口稠密,位在地震和颱風頻繁的高風險地區,能源政策決策更應審慎,透過充分的公眾參與來制定。
科技巨頭加速布局:穩定能源還是過度樂觀?
科技巨擘Google(谷歌)本月14日宣布與能源公司Kairos Power簽約,採購多座SMR核電廠的電力供應,計畫在2030年啟用首座,並在2035年前達到500兆瓦。隔天,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WS)也宣佈將與Dominion Energy和Energy Northwest等能源公司合作,計劃在華盛頓州部署多座SMR反應爐。
在AWS簽署協議的同一天,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辦線上論壇「科學觀點看核能科技與風險——談核電延役與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邀請憂思科學家聯盟的核電安全主任萊曼主講。萊曼直言,「我非常懷疑這些合作能否在如期見效。」他指出,SMR從設計到穩定運行面臨複雜挑戰,科技公司可能低估了難度。
萊曼強調,還需考慮不符規模經濟的問題,反應爐越大,單位電力成本越低;小型的SMR更昂貴。根據他計算,77兆瓦的SMR電力成本幾乎為1000兆瓦大型核電廠的五倍。而為了降低成本,便可能做出取消安全人員或備用電力系統等安全營運上的妥協,這會抵消SMR支持方宣稱的「被動安全」與低污染優勢。
此外,SMR新興技術仍將產生核廢料,萊曼指出,無論是熔鹽燃料反應爐還是熔鹽冷卻反應爐,產生的核廢料未必比傳統反應爐更容易處理。小型反應爐的連續分布還可能引發連鎖災害,如2011年福島核災中,六座相鄰反應爐互相影響的情況。
萊曼強調,無論是新建大型傳統核電廠,還是部署SMR,台灣需要特別重視安全評估。考慮到台灣人口稠密,且位在地震和颱風頻繁的高風險地區,能源政策決策應避免僅聽信利害關係人說法,而是通過多方討論達成共識。
萊曼認為,台灣應謹慎思考能源部署,鼓勵公眾參與。「我鼓勵大家思索除了核能外的替代方案,或者如何更有效率部署再生能源。」
美國核電廠延役續命:新的能源還是舊的隱患?
除了台灣,美國也積極評估延長老舊核電廠的壽命。
三哩島核電廠1979年的爐心熔毀事故,是美國商業核電歷史上最嚴重的事故之一。據BBC報導,今年9月,微軟與該廠的所有權人Constellation Energy簽署了長達20年的購電協議。
萊曼批評,美國核能監管委員會(NRC)對核電廠延役的態度過於樂觀,僅考慮設備老化問題,卻忽略外部風險。例如,俄亥俄州的Davis-Besse核電廠在2002年曾發現反應爐頂蓋出現鳳梨般大小的孔洞,險些釀成反應爐熔毀事故,這主要因為廠方為節省檢測成本,而延後維修檢查。
- 記者: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鍾依靜報導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