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提23億「廢水發電」 2032年推150個造紙、食品、畜牧廢水能源化案場

廢水發電時代將來臨?環境部昨(13)日表示,環境部門中有四成排碳來自廢水處理,若採用厭氧方法,可大幅減少耗電與污泥量,又能產生沼氣用於發電。環境部已向國科會提報四年23億「廢水能資源化計畫」,預計至2032年推動150個廢水能源化案場,讓水處理走向節能又創能。






環境部向行政院爭取四年23億元經費,要補助業者投入廢水能源化。圖為示意模型,在厭氧儲槽旁的沼氣發電設施。攝影:陳昭宏


環境部推廢水能源化 目標2032年150個案場


造紙、食品加工、釀醬油、釀酒、畜牧產業排放出高濃度的有機廢水,會使用微生物將有機物及氨氮等污染物轉換成無害物質,不過傳統的「好氧」處理法用電、排碳、污泥量都很大;「厭氧」處理法則可產生沼氣用於發電,各國都在積極推動。


環境部昨(13)日舉辦「廢水處理綠色轉型」記者會,水質保護司司長王嶽斌宣布,環境部已向國科會提報四年(2025~2028年)23億元的「推動廢污水能資源化、低碳智慧化處理計畫」,目前盤點出全台208家具創能潛力的造紙、食品、發酵、石化、畜牧業者,優先補助建立示範案場,目標2032年廢水能源化案場要達到150個。


王嶽斌表示,厭氧處理毋須導入空氣至處理槽,可減過半用電及八成污泥,還可產生沼氣用於發電,節能又創能。


環境部次長葉俊宏補充,厭氧處理並非新技術,但沼氣中的硫化氫可能腐蝕發電設備,現在已有成熟脫硫技術,正是時候推廣。且沼氣發電適用生質能躉購費率,每度電可售7.019元。






環境部昨日舉辦「廢水處理能源化」記者會,邀請經濟部、永豐餘公司、正隆公司代表出席。攝影:陳昭宏


業者投資廢水能源化有實績 最高可扣抵六成水污費


環境部指出,國內生質能近三年售電總度數為1.4億度,廢水能源化發電量最高為造紙業,年發電量1400萬度。其中「發電王」永豐餘,新屋廠沼氣發電每年可供1.2萬家戶使用;造紙業龍頭正隆公司,大園廠發電可供3000家戶使用。


永豐餘綠能開發處副處長蕭振宗表示,公司未來目標是將廢水創能技術拓展至民生污水廠,首案龜山水資源中心今年將開始發電,年發電量達500萬度。


王嶽斌表示,日前上路的「水措管理辦法」,要求業者申請、變更或展延水措計畫或許可時應優先採取厭氧技術。環境部去年也通過「事業廢水處理綠色轉型專案貸款信用保證實施要點」,可為有意投資廢水能源化的業者提供擔保。此外,新版「水污費收費辦法」將在3月發布,業者投資廢水能資源化若有實績,可扣抵水污費最多六成。


經濟部產發署永續發展組副組長葉繼開則補充,經濟部已提出《產業創新條例》修正草案,擬將節能減碳納為投資抵減項目,目前已通過立院經濟委員會初審,將有助於業者投資廢水處理能源化。






環境部水保司司長王嶽斌指出,採用厭氧方法處理廢水,可減少耗能,並且產生沼氣「創能」。攝影:陳昭宏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