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酸甜有時生澀 來一場哥倫比亞水果之旅吧!

初次造訪哥倫比亞,腦海中浮現的是流行歌手夏奇拉(Shakira)、香醇咖啡與加勒比海岸的熱帶天堂。但除此之外,哥倫比亞還是生物多樣性僅次於巴西的生態大國,從北到南、東到西有著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觀,是背包客熱門的旅遊目的地。


哥倫比亞氣候、地形型態多樣,氣候更從溫帶涵蓋到熱帶氣候,地形從高山、平原、高地、山谷,也造就目不暇給的水果王國。此行我抓緊機會去雜貨店尋寶,秉持神農嚐百草的精神,將沒看過的水果全部大快朵頤!


麻美果(Zapote)(Pouteria sapota






如鳳梨釋迦彈牙的果肉,搭上和土芒果一樣多的纖維,帶點奶油感的濃郁風味就是麻美果的風味。圖片來源:Zapote. /Flickr(CC BY-SA 2.0)


墨綠色的外殼加上鮮豔橘色的果肉、夾著黑色的籽,外表看起來不討喜,是我在哥倫比亞第一個嘗試的水果。如鳳梨釋迦彈牙的果肉,搭上和土芒果一樣多的纖維,帶點奶油感的濃郁風味,是從未體驗過的味道。


不過,當時水果攤給我兩個過熟的麻美果,吃起來像不新鮮的軟柿,最後只能硬著頭皮吃完。從此,第一次嘗試的水果我都僅買一個嘗試,避免同樣情況。


桃椰果(Chontaduro)(Bactris gasipaes






公園隨處可見路人隨手一袋桃椰果當作下午零食,有時果汁也會和另一種酸甜水果愛情果混合一起喝。攝影:林映臻


被譽為「能量水果」的桃椰果具有香蕉兩倍的高蛋白,和豐富膳食纖維,因為生吃苦澀,當地攤販通常都會販賣煮熟果肉、冰沙。煮熟果肉剝皮後搭配鹽巴及蜂蜜一起吃,吃起來很像菱角的味道。打成冰沙之後則會再加上糖漿和肉桂粉,初入口與綠豆沙牛奶味道相似,尾韻則有點杏仁味。因為太著迷這個味道,一個禮拜我就光顧桃椰果攤販三、四次,跟攤主成為好朋友!


甜百香果(Granadilla)(Passiflora ligularis






甜百香果吃起來像果凍,體型也較百香果大,是天然的增甜劑。圖片來源:Feggic/Flickr(CC BY-NC-ND 2.0)


甜百香果與百香果十分相似。但有別於百香果,甜百香果具有光滑表皮,果肉香甜、不酸。吃起來像果凍,體型也較百香果大,是天然的增甜劑,常使用在果汁裡,也可以將表殼撥開,掀起內層薄膜後直接入口。雖然哥倫比亞也有台灣常見的百香果,不過甜百香果比較普遍。


一開始我也錯認了甜百香果,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後,才被多位哥倫比亞朋友提醒兩者的不同!


燈籠果(Uchuva)(Physalis peruviana






燈籠果在成熟過程中會分泌天然果膠和糖分在表皮,此時就要趕緊吃掉,避免水果過熟。攝影:林映臻


常被作為沙拉配料的燈籠果因為有消炎功能,在健康食品市場非常受歡迎,其剖面和小番茄很像,吃起來像帶點發酵的熱帶水果和番茄的味道。第一次嘗試是和朋友在爬山,和路邊小攤買了一袋來嘗試,只能說相見恨晚。


咬下這顆小小水果的瞬間,彷彿所有熱帶水果的風味一次在嘴裡爆炸,順口到一顆接著一顆吃下肚。


冰淇淋豆(Guama)(Inga edulis






原產於亞馬遜地區的冰淇淋豆,長度可至1公尺,內部白色果肉外層有一層絨毛,果肉具有綿密口感。圖片來源:momentcaptured1/Flick(CC BY 2.0)


宛如巨人版的碗豆莢,原產於亞馬遜地區的冰淇淋豆,長度可至1公尺,內部白色果肉外層有一層絨毛,因果肉具有綿密口感被稱為冰淇淋豆。內部黑黑扁扁的黑色種子,小孩常拿來夾在耳朵上,當做耳環來裝扮自己。


種植冰淇淋豆有助於土壤固氮、改善土壤肥力,因此常種在可可、咖啡周圍維持土壤健康度。


大蕉(Plátano)(Musa × paradisiaca






用大蕉包裹乳酪條的炸夾起司大蕉是街邊熱門小吃,人手一個擠在攤位的一排辣椒醬前,每口都舀一點辣椒醬搭配,讓人一口接著一口無法停下。攝影:林映臻


大蕉是南美洲非常重要的農作物,雖說大蕉是水果的一種、與芭蕉有些相像。但因為大蕉的澱粉含量高帶有澀感,不適合生吃,較常處理後作主食來食用。


綠色的大蕉常切片油炸作為正餐的配菜,黃色大蕉則多一些糖份常被做成油炸點心,如炸夾起司大蕉(Aborrajado),用大蕉包裹乳酪條油炸,或是炸猪皮香蕉球(Marranitas),大蕉包裹炸豬五花再油炸一次,都是街邊常見的點心。


露露果(Lulo)(Solanum quitoense






促進消化的特性,讓露露果成為哥倫比亞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飲料。攝影:林映臻


露露果名字聽起來雖可愛,不過生吃可不是這麼回事!露露果果肉非常酸、保存不易,通常露露果會被醡成果汁加入檸檬汁或糖販售,稱為露露果汁(lulada);除了在餐廳能喝到,因為清爽口感在公園裡的冰品攤也常被當成消暑飲品。外層有短短的絨毛,成熟後轉為橘黃色,內部則是橙黃色果肉。


樹蕃茄(Tamarillo )(Solanum betaceum






樹蕃茄多用於果汁或料理,也是調酒、冰沙常見的基底,較少生吃。圖片來源:林映臻 攝影


富含維生素C的樹蕃茄和番茄同屬茄科,雖然味道相似,但相較番茄味道稍微淡一些。在哥倫比亞大多榨成果汁或是用於料理,較少生吃,也是調酒、冰沙常見的基底。


初嚐樹蕃茄,當時不曉得當地很少生吃,極酸的味道讓我提不起吃第二口的勇氣,果然還是吃一般的小番茄就好,直到試了加了一點糖的果汁版本,才能好好品嚐樹蕃茄的滋味。


地形多變的水果王國 但也造就運輸困難


豐富的氣候、地形型態讓哥倫比亞擁有多元的水果種類,也有台灣常見的水果如芒果、釋迦、柚子、甘蔗等。不過也因為溫度、濕度差距大,加上地形複雜、生產者以小農為主,且雖以卡車運輸為主,但又未有完整冷鏈系統等因素,在部分地區蔬果的新鮮度不穩定。


待在哥倫比亞長達兩個半月,仍未將所有水果試過一遍,有點惋惜。但每次水果開箱帶來驚喜與一絲緊張,仍是我無法忘懷的體驗,也期待不同的水果又會帶來什麼新的感受。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