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祭優惠 鼓勵業者建二次鋰電池回收循環鏈

二次鋰電池廣泛應用在手機、相機、筆電等電子產品,還能供電給汽機車、自行車與大型儲能設備,幫助淨零轉型。但隨著國內使用量增加,回收問題也跟著浮上檯面。為了推動業者建立自主回收循環鏈,環境部自今(2025)年7月1日起,將實施二次鋰電池回收清除處理費優惠,採國內循環每公斤為5.1元;採境外循環每公斤為6.66元,鼓勵業者將廢棄鋰電池留在台灣,成為戰略物資。



環境部祭優惠 鼓勵業者建二次鋰電池回收循環鏈

手機中常見的二次鋰電池。圖片來源:Pixel。


環境部推二次鋰電池回收優惠費率 鼓勵業者自建回收循環鏈


環境部今(2025)年4月時公告修正「乾電池回收清除處理費費率」,盼能推動負責回收的業者主動串聯上下游廠商,建立自主回收循環鏈。根據規定,當業者五年內的二次鋰電池營業量與進口量(簡稱「監管量」)總計達1000公噸以上時,即符合申請優惠費率的門檻。


過去,業者需以每公斤39元,繳付二次鋰電池回收清除處理費。優惠費率將在今年7月1日起實行,會分成兩級,第一級採國內循環補助每公斤5.1元,第二級為境外循環每公斤6.66元。國內循環注重本土化的回收系統建置,而境外循環則是與國際先進技術合作,以實現更高效、更廣泛的電池資源利用。


資源循環署環技師王傑霖補充,若責任業者已用國內循環優惠費率申請,不能改以境外循環費率。


欲申請業者,須繪製循環鏈運作程序圖,說明監管量的數據來源、計算方法、申請者與電池使用廠商的合作方式(包括替換與維修)、回收流程、處理機制、循環再利用方式,以及具體可量化的目標,以確保所有作業皆納入可監管的循環鏈體系中。



環境部祭優惠 鼓勵業者建二次鋰電池回收循環鏈

鋰電池循環關鍵。圖片來源:環境部提供。


根據資源循環署2024年統計,國內約有1.5萬噸鋰電池。我國目前雖有足夠量能處理二次鋰電池廢棄物,但廢棄鋰電池中含鈷、鋰、鎳等等有價金屬資源,為了將這些珍貴物資留在台灣,因此環境部盼望訂定優惠費率,推動廠商將廢棄鋰電池投入鋰電池循環。


事實上,環保署(現環境部)自2023年起,發展廢棄二次鋰電池處理技術,將廢電池中的黑粉提純為硫酸鈷、氧化鈷,不僅消除廢棄鋰電池的環境危害,希望建立國內專屬的回收供應鏈體系;因應部分儲能系統及電動運具開始採用電芯大於1公斤的二次鋰電池,環保署2024年擴大納管,所有鋰電池列為公告應回收廢棄物。


能源業者盼鋰電池循環鏈計畫期限縮減、降低擔保要求


環境部昨(26)日舉辦「乾電池回收清除處理費費率修正」草案研商會,會上,有多間能源業者對申請優惠費率表示疑慮,因部分儲能系統使用年限長達20年,屆時回收電池的方式尚未明朗,五年計畫不足以涵括。


也有業者坦言,目前無法處理達1000公噸規模的電池量能,恐難符合申請優惠費率的門檻。翁文穎強調,優惠費率並非強制性規定,責任業者若鋰電池監管量未達門檻,可不申請。循環鏈計畫設定五年期程,是為了讓業者有足夠時間發展處理能量。


循環署副署長許智倫則指出,設立「1000公噸/五年」的計畫標準,主要針對具規模的大型業者,建立上中下游監管體系,並避免逐年申請所帶來的行政負擔,設計初衷為減輕業者壓力,同時強化政策執行效率。


另外,業者關注,運送電池原料的金屬貨櫃是否計入監管量範疇。對此,環境部循環署副執行秘書翁文穎回應,金屬貨櫃不屬於二次鋰電池,並不在本次回收循環計劃中。



環境部祭優惠 鼓勵業者建二次鋰電池回收循環鏈

環境部循環署副執行秘書翁文穎。攝影:鍾依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