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所研發自動化質譜數據分析技術 替代人工判讀、10分鐘檢出農藥殘留結果!

整理=編輯部
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近年來持續投入研發高效率、低人力成本的藥物殘留檢測技術,近期更成功推出「藥物殘留檢測自動化演算輔助判讀雲端服務」系統。該技術以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為基礎,能自動化分析化學質譜數據,替代以往大量依賴人工作業的波峰判讀流程,為我國農藥殘留公告方法檢測時程與人力瓶頸帶來全新突破。
衛生單位、認證檢驗實驗室及企業廠商踴躍參與該技術研討會。(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410項農藥殘留檢驗挑戰:繁瑣分析流程、人為誤差
農藥所說明,以「食品中殘留農藥檢驗方法-多重殘留分析方法(五)」為例,檢驗實驗室通常一次要處理約20件樣品,每件樣品需檢測高達410項農藥殘留。過去,經層析質譜儀分析取得儀器圖譜與數據後,需由檢驗人員逐一比對標準品與待測樣品的波峰數量、位置,並反覆調整基準線,以取得正確的波鋒面積,後續還要計算檢量線、樣品檢出濃度、回收率,最後填寫儀器管制報表,這些流程不僅繁瑣,也增加人為失誤的風險。
AI輔助結合雲端數據庫,10分鐘產出精準檢測結果
透過該所推出的「藥物殘留檢測自動化演算輔助判讀雲端服務」系統,能自動比對及分析波峰,並同步完成關鍵數據的計算,只需10分鐘便能產出完整且精準的檢測結果,相較於以往需要5至10小時的人工判讀節時甚大。另外,系統可進一步連結農藥所自建的農藥殘留容許量(MRL)資料庫,並自動比對各項殘留容許量標準,產出樣品檢出藥劑的評判結果,供檢驗人員參考判斷並作最終判定。
藥物殘留檢測自動化演算輔助判讀雲端服務整體架構圖。(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以電腦自動化演算輔助判讀技術取代人工作判讀藥劑圖譜及數據整理。(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系統連結農藥殘留容許量(MRL)資料庫進行各項檢出藥劑的殘留容許量標。(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農藥所強調,該技術目前在實際操作層面已展現顯著成效,仍將持續改良系統演算法與雲端服務架構,以因應多樣化且複雜的殘留檢測需求,並積極引進更多AI模型訓練與分析工具,讓系統更聰明、更精準。同時,該所也計劃進一步擴大與中央或地方衛生單位、各檢驗實驗室及民間業者間的技術合作,一同推廣這項自動化解決方案,期望縮短檢測時間,並同時保有穩定且高品質的檢驗結果。
未來,農藥所將繼續扮演食品安全與農業創新的推手角色,結合多元自動化檢測方案及先進演算技術,完善我國農產品安全檢測環境、加強食安維護,持續推動整體產業永續前進。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吃蔬菜怕農藥殘留?這樣挑選、清洗蔬菜 降低農藥與細菌髒污!
▶田間15分鐘檢測農藥殘留!汎鍶科藝以光電技術開發農藥檢測系統 從源頭管理農作物
▶有機農產品就不會有農藥殘留的問題?
- 記者:食力FoodNEXT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