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娃兒胖嘟嘟,騎馬上成都/夕川老四

胖娃兒胖嘟嘟,騎馬上成都/夕川老四

夕川老四

在川南大地上,有這麼一座城——宜賓城。依山傍水,山是翠屏山,水是金沙岷江水。

翠屏山上多道觀,佛寺,是宜賓城內自古以來的聖地,信仰之地,山中多植種松柏翠竹,燕、雀、松鼠的小動物常奔遊其間,清風徐來,曲徑通幽,縱是炎炎夏日也清涼如春。

從古至今,翠屏山就矗立在宜賓城中,山如其名,好似一幅門簾,更似一展屏風,為城中百姓遮風避暑,千百年來作為宜賓老城背景板般的存在。

松柏翠竹屏風之下,兩江匯流。自古岷江清,金沙江濁,當夏季到來時,青黃兩水在三江口交匯,始為長江,因此也稱宜賓城為萬裏長江第一城,從此經重慶城、武漢城、長沙城、南昌城、合肥城、南京城、上海城,直至出江入海。沿岸之地因江水匯流漸為中華文明發祥之地。

三江交匯,老人稱合江,因此古建城門,稱為合江門,門外建碼頭,為合江門碼頭,地形如龍頭伏江,極似重慶朝天門。

宜人喜歡自然,也富有愛心,常於此放生水族,也投食飼魚,此地魚兒不怕人,魚群爭相競食,聚居於江中龍脊石之間,也因水清魚聚,常年吸引水鴿子飛行其間,魚躍鳥翔,和諧共生。

三江六岸,每到夏季,宜人們喜愛到江邊,浮水去暑,膽大的水鬼們更是通遊三江六岸。古早之時,有聞老母親朝對岸高呼,“三娃兒,回來吃飯了。”其聲如洪鐘,餘音環繞,引得兩岸行人側目大笑。

除開老水鬼,其餘即使不通水性,也愛在岸邊享受清涼江風,雙腳泡水行走,人們稱之叉水。三江水對城中之人來說就是天然的空調,因江水源自雪山,所以即使大暑之季,水中也冰寒刺骨,游水之後,即使走在濕熱的街道上也會倍覺涼爽。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如此形容這塊寶地,絲毫不為過,那此地應該物阜民豐才對,可是長期以來並非如此。

清末民初,此地盤踞著大地主、土匪、豪強,老百姓依然艱苦。豪強們把持著土地、碼頭、市場,甚至擁有武裝。最出名者當屬劉文彩,此賊為川中軍閥劉文輝之兄,在其弟協助下成一方豪富,被稱為“川南王、土皇帝”,此人霸佔田產,種植販賣鴉片,開設賭場,搜刮民脂民膏,無惡不作。哀民生之多艱,直到劉文輝、劉文彩兩兄弟敗走川南,亦不忘在老宜賓城刮地三尺。

民生困苦,但此地百姓依然憂國、愛國,從不缺仁人志士,趙一曼先生、李碩勳先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為家國而犧牲,為理想而奉獻。彼時,錢穆先生在川雲之間躲避戰禍,全力編著《國史大綱》,是考慮為中華文明續香火,也似為五千年文明立的墓誌銘,文豪大家尚且如此灰心,國民的悲觀情緒可見一斑,在那兵凶戰危的年代,在國之將亡的時刻,不屈的精神何其珍貴。

烈士代表的是千萬的川娃子,宜賓崽兒,為抗日出川,他們只有一雙草鞋,一句口號“為民族存亡,不怕死”,一面“死”字旗,傷時拭血,死後裹身,悲壯的道盡川軍將士的血性。敵軍一日不出境,川軍一日不還鄉,而真到抗戰勝利時,川軍將士已鮮有人能還鄉了。

待到重整江河,四川已是戶戶掛白綾,有人編撰故事,川軍兒郎魂歸故里,夜間來吃擔擔麵,吃完人即消失,引得川人嚎哭不已。

抗戰勝利後,彼時的宜賓百姓已是家破人亡,窮困潦倒,在合江門碼頭,有運輸煤炭、糧食等物資到前線和沿江各城,船夫、縴夫盡聚於此討生活,拉船、挑貨,水下撿煤,都是下力氣的活路,碼頭上街市叫賣的擔擔麵是為數不多窮苦人能消費得起的食物,為了補充點油葷,宜賓人愛用花生碎、芽菜、紅油辣子為佐料,是為改良擔擔麵,稱之為“燃”面,雖然也有人用火點面燃燒,但其實“燃”面不是這個字面意思,而是船夫、挑工,特別是下水作業的船工能暖和身子,補充體力的最廉價的平民食品,燃意味著溫暖。勞苦大眾日複的辛勞,只有在吃上一口燃面,胸腹中有一線火辣暖意,才會有些許慰藉。

也有稍好的食物,工作於碼頭或運船上的管理、小吏以及條件稍好的民眾愛到離碼頭不遠的東街夜市上吃鬼飲食。常見三菜一湯,火爆腰花、火爆肥腸、火爆肚頭,加上蘿蔔湯,宜賓人稱三道菜為三脆,熱油大火爆炒一般幾十秒,下芹菜、幹辣椒,花椒,蒜等輔材,一道菜不到一分鐘出鍋裝盤,幾乎保持了食材的新鮮嫩脆和麻辣的口感。之所以稱之為鬼飲食,是因為此種小攤,常在夜晚11點夜市收攤後在東街街頭開張,生意做到深夜淩晨,也因為這門有些特別的夜生意開於半夜,獨佔街頭,讓半夜的東街街頭依然充滿人間煙火,老宜人便戲稱這些夜攤為東街壹號。

宜人艱辛,但生活從來不會定格,一群小娃兒生於戰亂中,長於紅旗下,開始活躍在老城街頭。抬腿鬥雞、滾鐵環、丟沙包、彈弓是他們的童年。千年的翠屏山、合江門,萬年的長江水是他們的家鄉。很多娃兒街坊稱他們“小私娃子”,野孩子的意思,他們從小沒見過父親,大多由母親、爺奶公婆養育,生活艱難,老輩要養家糊口也就基本放養這些娃子,他們遊樂於街頭巷尾,看著長江水和往來舟船慢慢成長,偶有往來客商,亦或老船工談起外面的世界,他們便側耳傾聽,如獲至寶。

自那時起,一首童謠就開始流行於川南,並口口傳誦到整個四川。“胖娃兒胖嘟嘟勒,是騎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是胖娃兒騎白馬,白馬跳的高呃,是胖娃兒嘛耍彎刀,彎刀耍的圓,胖娃兒嘛就滾銅圓,銅圓嘛滾的遠,胖娃兒緊都攆,攆又攆不到,白白跑一圈。”

童謠朗朗上口,一個調皮的胖娃兒形象,生動的展現。宜人川人喜歡這個胖娃兒,是因為胖娃兒代表了四川人。川人不負國,戰時打仗,盛時打工。而成都並不是完全指的成都,那其實是一個夢想,是一個宜賓娃兒夢想中的天堂,是一個充滿幸福新奇的寶地。因為娃兒們聽說那裏有紅紅火火的火鍋,有吃不完的冰糕、涼粉、爆米花,他們夢想中幸福的地方,他們嚮往的地方。

2017年,宜賓崽兒遊淼先生將童謠改編作曲,發行了歌曲《胖娃上成都》,歌詞中把胖娃兒後段進行了續編,其間有胖娃兒打工,盯都姑妞兒睃等戲謔歌詞。把長大的胖娃兒辛勞工作,好色追求姑娘的樣子用特色的發音進行了演唱。歌詞通俗接地氣,筆者看來其實也是胖娃兒對幸福追求的一種延續。如果讀者們想瞭解四川,瞭解宜賓的底色,請理解那時艱苦的四川人對幸福生活嚮往的心情,再次聽聽那首《胖娃上成都》。

時至今日,宜人川人已不似往昔艱難,時代在變化,但追求幸福的主題不會變。如果您有機會來四川,來宜賓,請到那長江邊,合江門地標廣場走走,喝杯蓋碗茶,看看那些宜賓胖娃兒的幸福生活。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