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中的暖/楊明明
——讀蔡崇達《命運》有感
楊明明
蔡崇達的《命運》染滿了歲月的塵埃,一如故事的講述者阿太身上延展的壽斑。書中,阿太跌宕百年的傳奇人生,如同一條包納萬物的漫溯長河,溢滿了與命運咬牙切齒搏鬥的壯闊。
阿太的家族有遺傳性風濕病,生活在海邊,卻不能到海中討生活,他們祖祖輩輩只能當裝卸工。平衡的被打破是從阿太的爺爺開始,他只生了一個女兒,斷了香火。爺爺不服命運安排,費勁心力地招了一個上門女婿,誰知,女婿在得了兩個孩子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後來,機緣巧合,阿太嫁給了一個神婆的兒子,她自己不能生育,卻在命運齒輪的滾動下,收養了三個孩子,轟轟烈烈地一口氣活到了九十九。
手指天空,大聲罵——我幹!幾乎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曾如此與命運纏鬥過,他們如同石頭罅隙中的野草,滅不了,卻始終籠著一層蒼黃。幸好,茫茫塵世中,總有一層暖,讓他們可以痛快地愛。
阿太有個至純至性的妹妹。她們的母親在阿太成婚之日,不小心滑進海裏淹死了,妹妹生怕阿太“不想活了”,便迫切地催促她生孩子,想讓孩子成為阿太精神的羈絆。確定她不能生養後,妹妹便著急忙慌地把自己嫁了出去,很快孕育了一個男孩,便又哭又笑地要把他作為“禮物”送給阿太。
阿太有個灑脫睿智的婆婆。她是個神婆,一眼相中了和自己秉性很像的阿太,不顧阿太“無子無孫”的命數安排,收她做了兒媳。許多人來找“通神通鬼”的婆婆尋求幫助,她從不故弄玄虛,會用一個個浸滿人生智慧的故事來開導。婆婆會因為阿太母親的意外離世,和神明吵架;也會在兵荒馬亂中鎮定屯糧,認為這不過是世界生病了,病好了就不難過了。
阿太有一個艱難卻圓融的家。阿太不能生養,北來、西來、百花這三個孩子都是因為時局的混亂被“送”到了阿太家。小小年紀,他們會早早扛起鋤頭去田裏,會主動幫人家挑糞水賺錢。全家都精心呵護美麗的百花,讓她一塵不染,因為“百花就是我們全家人活得很好的樣子”;百花也會把別人送給自己的糖果和花生帶回家,平均分給大家後,才會安心享用。成年後的他們,無論身在何處,遭際如何,都認定阿太是全世界最好的阿母。
百年歲月,滿了死亡。他們認為最正確的離世是“一旦老人確定要離開人間了,就得當即要求子孫們把自己的床搬到廳堂正中間——就在家裏,魂靈才不會走散;閩南家家戶戶都供奉著神明,就在廳堂裏,在神明的注視下離開,魂靈才能升天”,這樣的死亡因為親人的陪伴與靜靜的等待,摒除了對未知的恐懼,有種莫名的心安。
對他們而言,死亡非但不可怖,還是另一種形式的生存。阿太的阿母離世後,多次托夢給阿太,說自己要投胎,說讓阿太抓緊生下她。只可惜,阿太註定是“不能給自己生親人的人”,阿母等了幾年,還是無奈地到別處投胎了。
阿太的婆婆離世前,一再對她保證“放心放心,我沒法活著陪你,我死後也陪著你”,這樣的承諾是虛無的,但是她的陪伴卻是真切的。
鬧饑荒,家裏存量不夠,阿太心有些慌,便想,如果能和婆婆說話,她會怎麼說呢?她就仿佛聽到了婆婆倔強的聲音:“就活下來,偏活下來,活下來看它能拿你怎麼樣”,於是,阿太便生髮勇氣了,“我就是死都要讓你們活下來”。
經過努力,阿太一家終於分到了兩畝地,到了地頭,才忽然發現大家都不會種。阿太想,如果婆婆在,會讓他們做什麼?然後,她就知道了——做肯定對的事,便吩咐大家先松土,等別人來,再跟著學。
……
歲月的浸潤,阿太越來越像她的婆婆——信命,不認命。
這樣的她,滿了人生的通透。
——這世界最容易的活法,就是為別人而活。而如果那人恰好也是為你活的,那日子過起來就和地瓜一樣甜了。
——有的東西自己一直吃著苦,然後就想著得讓自己變得甜,結果,它不僅甜了自己,最終還甜了許多人。
——我知道的,這世間一直在變化著,哪能用過去的經歷去教誰面對未來?對於未來,老的少的都一無所知。我想,我就把我認為對的活法活出來,如果他們也覺得對,就跟著這樣活;他們若覺得不對,就自己找。
- 記者:好報 編輯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