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姓氏 袁家的堂號/袁頌安

我國的姓氏 袁家的堂號/袁頌安

袁頌安

我國姓氏起源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人特別重視。國人常説:「坐不改姓 行不改名」,形容處事的光明磊落,也有對自己姓氏的自豪之感。姓氏在歷史上不僅是血緣的標誌,家族的徽章,還表現了門第思想,宗法觀念,姓氏無疑是我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時候姓和氏是有區別的,遠古時代是母系社會,以女性為首領,子女都依其母而姓,所以多帶有女字旁,例如:姚、姜、姫、姒、媯 ⋯ 氏是後來進化到了父系社會,例如: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 ⋯ 他們都是父系社會的英雄首領,但是他的姓還是早年母系社會的姓,例如:黃帝是軒轅氏,但是他是姓姫,他是姫姓部落的人。所以在我國夏、商、周以前,姓與氏分為二的,女子稱姓,而男子稱氏。而且我們老祖宗早已知道血緣遺傳的問題,「明血緣 別婚姻」以提高人民素質,推動社會的發展,早早就明訂,氏同而姓不同者,可以通婚;姓同而氏不同者,不可以通婚。等到了漢朝,「姓」和「氏」的含義就慢慢沒有嚴格的區別,「姓」和「氏」就合而為一了。


我國的姓氏 袁家的堂號/袁頌安
▲筆者全家福。

時至今日,我們炎黃子孫有多少姓呢?根據《中華姓府》的統計,總計有6363個,由於中華民族的繁衍遷徒,為了團結族人,所以又分別有了望族居地和堂號,分別各家各姓。依據其原來的居地、堂號就可以尋根追遠,不忘其本,藉以訓示其後人,慎終追遠。

我家江蘇鹽城袁氏,在民國38年1949年,由祖父兆萬公率子孫由基隆港登上寶島台灣後,至今已達75年,子孫繁衍至第五代。我們袁家的堂號是「汝南堂」,鹽城袁家小堂號是「行言堂」,這是我們家時時提醒子孫不敢或忘的。

袁氏是舜之後,周武王封其裔孫胡公滿於陳,十三世孫濤,以其祖莊爰之字為姓,爰與袁、轅、援、溒、榬通,所以袁樞年譜有所謂「一姓六家 五族之異」。漢代有大臣袁盎,以直諫而名重朝野,至東漢汝南袁家人才輩出,如袁紹、袁術、袁安、袁京 ⋯ 南北朝袁崧著《後漢書》,他與袁洲皆是博學能文。袁家餘蔭綿延至隋唐,宋有袁樞作《資治通鑑紀事本末》,明公安詩體始創者袁宏道,與宗兄宗道,弟中道皆才人,譽為「三袁」,清則有袁枚,即錢塘隨園先生,與紀昀齊名,素有「 南袁北紀」之稱,其〈隨園詩文集〉,一時洛陽紙貴。《姓氏考略〉載:袁氏「望出陳郡、汝南、彭城」,所以袁氏的堂號是:「汝南堂」。因此我們江蘇鹽城袁家的堂號是「汝南堂」,另有小堂號是:「行言堂」。

「行言堂」,是取孔子「君子先行其言 而後從之」,子由「言之必可行」之説,取的堂號。「行言」是告誡子孫説話必須謹慎,不可放言無忌,更要三思而後行,必須誠信,說到做到。因為誠信是立身處世之要,袁家子孫更要謹言慎行,才足安身立命,立足於社會。(照片:筆者提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