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創辦全媒體中心/夏俊山
夏俊山
走進蛇年,我70虛歲。有人說:“人過50天過午,自己識相少吃苦。”還有人說:“進了機關,年過50,提拔嫌老,退休嫌早,能懶則懶,混混拉倒!”70歲的人,還能幹啥?
花開各樣紅,人和人不同。70歲,我開始幹一項全新的工作:創辦全媒體中心!
朋友笑言:“你別嚇我,古稀之年,能不讓年輕人討厭就不錯了。你的牛皮太大,我的小心臟受不了。看看本市的融媒體中心吧,數一下,那裡多少間辦公室,那裡有多少工作人員。再說自己的打算不遲。”
我是吹牛皮嗎?我是實話實說。全媒體中心,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一個人完全可以成為全媒體中心。
互聯網+時代,文字、圖片、視頻,這些全媒體的形式,一個人完全可以用起來。開通個人微信公眾號、企鵝號、頭條號、人民號、抖音號等自媒體平臺帳號,多管道發聲,一個人就是一個微型全媒體中心。這些,已經有人做到了,不必再舉例。
有人說,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個人也能成為一支軍隊。這一表述雖然有些誇張,但在新媒體領域,借助一部手機,就可以拍照片、拍視頻、錄音、剪片子,編輯、發佈到多個網路平臺,單槍匹馬,影響可能猶如千軍萬馬!
網路是沒有邊際的,發揮個人的優勢和潛力,遵守法律不越界,不斷弘揚正能量。有時,某一篇熱文,有可能吸引百萬粉絲。我雖然做不到這一點,但是,我的文章在“都市頭條”發佈後,也有讀者接近20萬人的。那些擁有百萬、千萬粉絲的網路大V,在網路世界,他們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並不是上誇張。
人老了,不要緊,要緊的是有什麼樣的心態。最近,我寫了兩首新格律詩,表明了心跡:
一
曾記青春火樣紅,人生精彩各不同。
雲卷雲舒看蒼狗,花落花開別隆冬。
豁達可了煩心事,淡泊不求名利功。
休言今朝鬢飛雪,愛賞晚霞麗如虹。
二
不信七十夢已灰,昭陽六載未思歸。
常憶挑河掙工分,難忘揮汗施糞肥。
跟隨權力論對錯,選好立場定是非。
發白觸網出繭房,但學紅燭筆為媒。
我覺得,只要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及時“轉型”,積極主動學習新媒體應用技能,向新媒體陣地衝鋒,我成不了“一個人的軍隊”,但完全可以創辦一個人的全媒體中心,為此,我把熟悉新媒體應用、掌握傳播新技能當成了一門“必修課”。先是在 QQ空間發圖片,發文章,後來又在西祠胡同當版主,每天閱讀,更新內容。接著寫博客,開通公眾號,在興化市文正教育集團編輯報紙,手機成了我的“全能神器”,寫作、拍攝、精編……
我利用手機、電腦創作多種形式、多種內容的作品,開設多個平臺,一人兼記者、編輯、作家、攝影師、視頻製作人等多種角色,火力全開, 發文章、發圖片、發視頻、發抖音……“一個人的全媒體”就是“微型全媒體中心”,只不過,我與“全能型”還有一段距離,我沒有開網路直播,也不熟悉無人機操作,寫文章,編輯報紙,在多個平臺發文字和圖片不成問題,但是,製作視頻,發佈視頻,我只能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對我而言,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單槍匹馬也能抵過千軍萬馬,那是幻想,遙不可及。
然而,這並不能阻擋我創辦全媒體中心的熱情,當然,我創辦的是只有一個人的“微型全媒體中心”,
我相信:在理想與現實的交鋒中不斷前行, 必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星空。
- 記者:好報 編輯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