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好店展新機 傳遞在地美好風土味

【記者 謝雅情/南投 報導】「歡迎光臨,農村好店」一聲聲朝氣的歡迎聲開啟農村一天的序幕,農村水保署於114年2月19日辦理「舌尖WAY-地方風土品鑑之旅」,由李鎮洋署長親自率團,感受農村特色與在地風土,本次邀請旅遊業者、美食網紅等一同走訪雲林5家農村好店,包含螢之光咖啡、雲頂咖啡、順成油廠、萬源製麵及樂米工坊等,透過自媒體的宣傳,展現農村好店與在地連結的美好,同時也呈現給民眾更多到農村體驗的選擇。

▲順成油廠改變傳統店面,明亮色調激發顧客的購買意願。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為推動農村在地服務,串聯優質農產、風土美味,自112年啟動「農村好店輔導計畫」,徵選各地與農村產業相關的店家,輔導店面風格改造、優化服務流程,提供民眾優質農產品及消費感受。至今已輔導97家店家完成店面優化改造,期待有更多農村好店加入守護農村、推廣農產的行列。
農村水保署李鎮洋署長表示「農村好店作為連結農村與民眾之間的重要角色,對內連結農村產業、文化及特色,對外提供民眾優質農產品、風土餐飲及食農教育體驗服務。因此農村好店為農村水保署推廣農村產業的重要夥伴,藉由農村好店輔導計畫支持店家進行店面改造優化,呈現農村美好、傳遞農村價值。」

▲來到螢之光感受咖啡的靈魂,特殊調飲讓人耳目一新。
這次踏訪的五家店家有兩家位於古坑,以咖啡推廣為主要營運主體,「螢之光咖啡」為古坑在地咖啡小農,摘種、後製、手工挑豆、烘焙、包裝等一手包辦,店名螢之光咖啡取自於每年四、五月螢火蟲季時,咖啡園內被螢火蟲一閃一閃的點綴,就像是工作室在村落裡的微光,帶領著溫暖和希望,而「雲頂咖啡」為古坑第一家景觀咖啡,近年積極進行園區改造,成為網紅必訪店家,並結合在地食材推出特色餐飲,店內亦販售農村水保署輔導之農村好物,同時在自我提升同時也連結更多農村優質產品,推動地產地消、帶動農村經濟活力。

▲萬源製麵保持老店面的模樣,卻裝著年輕新穎的靈魂,吸引到更多年輕客群。
除此之外有兩家為傳統產業再復興的代表,由年輕一代接手共同打造不一樣的印象,分別為「順成油廠」及「萬源製麵」,皆位於土庫老街上,創立於雲林土庫的順成油廠,期待用心做的好油能夠順順的做好,順順的成功,讓大家都能享用美味又健康的好味道,在延續傳統的美好下,也能不斷融入創新思維,進一步展現臺灣精緻的製油技藝,將傳統與創新擦出絢麗火花,「萬源製麵廠」從日治昭和時期開創迄今,傳承了五個世代,堅持著傳統手作的製麵精神。世代交替,謝家姐妹對於傳統古法有所瞭解並思求創新,唯一不變的,仍以手工的方式製麵,正是希望能將這近百年來的古早味繼續傳香下去。
此外,同樣位於土庫的「樂米工坊」則為全臺首座米麵包觀光工廠,烘焙健康幸福的美味理念,運用臺灣在地的優良食材,開發米穀粉烘焙食品,並設有米體驗故事館,將臺灣米食文化傳遞給民眾。

▲樂米工坊為首家以米為主題的觀光工廠,這幾年更開發米穀粉的點心,深受消費者喜愛。
為肯定農村好店改造成果及經營績效,農村水保署透過相關評核機制,遴選出優良店家授予「農村好店認證」以表揚店家對農村社區帶來產業活力並構建美好農村景象,並於雲林縣古坑鄉雲頂咖啡進行第一家農村好店掛牌儀式,正式開啟農村好店傳遞美好的新篇章,同時也歡迎各位民眾走訪各地,到農村找好店,絕對有更多驚喜與收穫。(照片:記者謝雅情翻攝)
- 記者:好報 企劃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