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無人防禦革命:LOAD系統重塑未來防空作戰」/蔡元鴻

蔡元鴻(軍武科技觀察家)
當大批自殺無人機突破傳統防空網路時,戰爭模式已然改變。來自空中巴士的LOAD(Low-cost Air Defence)無人防禦系統,正試圖以低成本、高機動性的新形態防禦,來填補這一缺口。這套系統以改裝型Do-DT25無人機為平台,專門針對自殺式無人機群威脅,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解決方案,並預計於2027年正式服役。
LOAD系統採用彈射發射方式,作戰半徑可達100公里,並由地面控制站進行實時監控。每架無人機最多可搭載三枚飛彈,能夠根據雷達數據與空中態勢圖自主搜尋、鎖定並摧毀目標。任務結束後,通過降落傘回收的設計,使無人機可以經過維護後重複投入作戰,極大地提高了作戰經濟性與持續性。
2017年,由美國DARPA公布的馬賽克作戰理論(Mosaic Warfare),主張利用眾多小型、分散且靈活的作戰單位,組成一個高度協同、快速反應的戰鬥體系。而LOAD系統正是結合此理念:
1、模組化與分散部署:每個無人機單元本身具備低成本與高效率的特點,能在戰場上進行靈活部署,分散風險,提升整體作戰彈性。
2、資訊共享與協同作戰:系統能與其他偵察平台(如Eurodrone)進行數據交換,實現全域監控與目標鎖定,從而形成一個互相支援、動態調整的防空網絡。
3、作戰多樣性:在面對大規模無人機群攻擊時,分散部署的無人機能夠靈活組合,彌補傳統防空系統(如IRIS-T、Patriot等)的短板,達到以少勝多的作戰效果。
而美空軍上校柏伊德(Boyd)提出的OODA Loop(觀察-判斷-決策-行動),則是現代戰爭中強調快速反應與決策的理論。空中巴士的LOAD系統在設計與運作上,亦展示出該理論的精神:
1、快速觀察:借助地面控制站與先進雷達技術,系統能夠迅速捕捉戰場上的無人機動態,為下一步判斷提供充足數據。
2、迅速判斷與決策:系統內置自動搜尋與目標識別功能,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數據分析,判斷威脅並做出作戰決策。
3、果斷行動:在確認威脅後,LOAD系統可迅速發射飛彈摧毀目標,極大縮短了從決策到行動的反應時間,使防空作戰進入快速迴圈。
假設一支防空部隊部署於前線,可透過雷達偵測到來襲的自殺無人機群,經由LOAD系統立刻進入OODA Loops——觀察敵機軌跡,迅速判斷其攻擊路徑,決策如何攔截,最後發射無人機與飛彈迎擊,實現高速反應的防空作戰。
儘管LOAD系統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及高度靈活的優勢,鑒於戰場環境變幻莫測,加上尚未通過實戰應用測試環節,必然遭遇技術上需要克服的問題。
首先,系統需經過嚴格驗證以確保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例如高溫、低溫、沙塵暴或潮濕等條件下的運作效能,同時可考慮強化電子元件耐久性與抗干擾設施。其次,LOAD系統強調資訊共享與聯合作戰,但數據交換可能面臨到網絡安全威脅,如資訊攔截或系統入侵,因此需採取數據加密的防護措施來提升安全性。此外,自殺式無人機的微小型化與低偵測性特徵,對系統的感測器精度構成挑戰,未來或可借助多頻段雷達與A.I技術來增強目標的偵測與識別能力。
然而,該系統若結合馬賽克作戰與OODA Loop兩個作戰理論,想必能展現的分散化與快速反應能力,無疑為現代防空體系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與實戰檢驗,或許LOAD系統有望成為未來歐洲,甚至是全球防空作戰的重要一環,並徹底改變傳統防空的作戰模式。
整體而言,隨著A.I.識別技術的進步,未來類似LOAD的無人機系統,可能具備更強的自主決策能力,不僅能攔截來襲無人機,甚至能預測敵方可能的攻擊路徑,提前部署攔截點,實現真正的智能化防空作戰。(照片翻攝示意圖)
- 記者:台灣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