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創意實作競賽決賽 科工館熱鬧登場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辦、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工館)共同承辦的第七屆「113學年度科技教育創意實作競賽」決賽, 4月13日在科工館盛大舉行。本競賽活動為培養國中小學生面對未來社會的關鍵能力,致力於深化科技素養教育,結合實作精神與創新能力,運用跨領域知識與工具,提出解決方案。這次集結全台129隊、667位國中小學生及指導老師共同參與,為全國規模最大、參與最廣的科技教育實作競賽之一。
本次競賽設有兩大主要組別:「資訊科技組」與「科技任務組」。「資訊科技組」的年度主題為「淨零排放智慧生活」,呼應全球關注的氣候變遷議題,鼓勵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從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提出創新的減碳解決方案。參賽隊伍皆經過各縣市初賽嚴格選拔,實力堅強;「科技任務組」則延續前一年度的主題「取物幫手」,要求參賽者模擬現實生活中的取物困境,設計並製作出能解決特定情境問題的裝置,並在限時內完成指定任務,如搬運特定重量、次數或距離等挑戰。這些隊伍同樣是經過初賽審查脫穎而出的優秀團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度特別新增了「資訊科技組示範賽」,為明年度競賽轉型預作準備。示範賽採現場電腦程式撰寫的方式進行,分為「個人賽」與「團體賽」兩種形式。「個人賽」中,參賽者將面對特定情境問題,需透過程式設計提出解決方案;而「團體賽」則由三人組成團隊,針對指定的遊戲與規則,發想智慧策略並撰寫函數,將遊戲智慧化。此示範賽邀請各縣市推薦代表隊參與,旨在讓有興趣的師生提前了解並適應明年度的競賽方式,促進資訊科技教育的深化與普及。
隨著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大數據、綠能科技等領域的快速發展,科技素養已成為21世紀公民必備的能力。為因應此趨勢,臺灣在108課綱中強化科技教育,將其納入核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創新思維及跨領域應用能力,為未來社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此政策推動下,「科技教育創意實作競賽」應運而生,鼓勵學生將創意轉化為實際作品,透過觀察與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提出並實踐解決方案,打造更便利的生活。
科工館長期致力於推廣科普相關競賽及成果展示,認為學生參與競賽活動是培養獨立思考與實作能力的有效途徑。透過競賽,學生得以運用創新思維與科技應用,提升邏輯推理與團隊合作能力。此外,科工館也策劃多元的科技教育展覽,開設STEAM相關課程與工作坊,讓學生透過動手實作,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歡迎有興趣的觀眾至計畫官方網站或官方粉絲專頁查詢詳細資訊。
計畫官方網站https://tech.k12ea.gov.tw/
官方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te.maker(圖/記者王雯玲翻攝)
- 記者:王 雯玲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