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向東的戰略熱點走廊:俄烏、以哈與印巴衝突的地緣連鎖效應/魯云湘

魯云湘(國際事務研究者)
2022年,歐洲爆發的俄烏衝突,不僅發端於長期累積的地緣、歷史與政治矛盾,更反映出俄羅斯試圖重塑自身區域影響力的野心;2023年,中東的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衝突則是宗教、領土爭議與外部勢力介入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而2025年5月的南亞印巴衝突,則突顯出大國間在戰略腹地爭奪上的激烈競爭。
這三場衝突在表層看似迥異,其實共同構成一條由西向東延伸的熱點走廊,直指俄羅斯與中國大陸的邊緣戰略腹地,顯示出區域大國周邊安全環境,有不斷升溫的趨勢。
此外,這條走廊也反映出大國戰略思維的延續性:
1、俄羅斯的歐亞棋局:俄國在2022年發動對烏克蘭的全面進攻,不僅彰顯其鞏固歐亞勢力範圍的決心,也藉此向北約與歐盟傳遞「不可越界」的地緣警告,並與中國大陸在「反西方多極化」的戰略框架中相互呼應。
2、中東權力平衡:以色列–哈馬斯衝突中,美國對以色列的堅定支持,以及伊朗對哈馬斯的資助,共同顯示在宗教與能源格局下的權力較勁;此場衝突的動態亦被大陸視為其在中東能源與基礎建設(如「一帶一路」)布局的變數,促使北京在祕密外交與經濟滲透上更加謹慎。
3、南亞的策略競爭:印巴衝突暴露印度與西方世界持續合作的防務聯盟(如MITRAS聯合軍演與軍售),以及巴基斯坦在俄中結盟框架下,所獲得的軍事與經濟援助;同時,大陸在中巴經濟走廊(CPEC)的投資與基建推進,與印度在印度洋的「海洋防禦圈」形成互補與對峙,突顯北京在南亞安全格局中的漸進野心。
在這樣的局勢演變中,台灣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戰略價值而脫穎而出。作為第一島鏈的核心之一,台灣不僅直接影響遠東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其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關鍵地位,更賦予它經濟與戰略雙重重要性。具體而言:
1、半導體供應鏈上的關鍵節點:憑藉先進技術與產能,穩固全球電子產業的重要位置,任何環節的中斷都可能蔓延至全球市場。
2、海空控制權:處於第一島鏈帶,對區域內海上交通線和空中優勢的掌控,意味著在面對外來軍事或經濟壓力時,能夠發揮顯著的防禦和嚇阻作用。
整體來看,近年一連串的武裝衝突,並非僅是軍事力量的分散,而是國際安全環境與局勢改變的一部分。各區域大國,在各自戰略腹地的利益糾葛,使得局部衝突具有全球連鎖反應的潛力。對於未來國際局勢,追蹤這些深層原因和它們的相互作用,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理解安全與經濟競爭的全貌,也說明台灣地區在其中所扮演的無可替代的角色。(照片翻攝畫面)
- 記者: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