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長陳文章勉勵畢業生 現在RQ更重要!

臺大校長陳文章勉勵畢業生 現在RQ更重要!
國立臺灣大學今(25)日舉行畢業典禮,校長陳文章強調培養挫折忍耐力的重要性,過去大家說IQ、EQ,但他認為RQ在現今社會更為重要。(圖/臺大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國立臺灣大學今(25)日於綜合體育館舉辦112學年度畢業典禮,今年學士班畢業生有5313人、碩士班畢業生有5182人、博士班畢業生有525人,總計1萬1020人。臺大校長陳文章期許畢業生能抱持著好奇心、夢想與熱情來踏出每一步;並不斷提昇自己的專業,善用所學,且不忘以感恩的態度回饋他人及服務社會,做世界級的人才。他也強調培養挫折忍耐力的重要性,過去大家說IQ、EQ,但他認為RQ在現今社會更為重要。

臺大校長陳文章致詞時強調培養挫折忍耐力的重要性。他表示,現代是資訊傳遞快速的時代,雖帶給我們生活和學習上的便利性,但網路社群缺乏節制的評論及聲量的高低變動,常常帶來焦慮不安。尤其,臺大學生來自各校菁英,競爭激烈,學業成績及研究成果的比較也讓部分學生容易產生挫折感,因此培養挫折忍耐力是現代學生的重要課題。

陳文章指出,過去強調IQ、後來強調EQ,但都不足以應對未來挑戰。他認為韌性商數 (RQ,Resilience Quotient)更重要,即面對挫折、挑戰自我、克服困難、而終有所成的能力;這絕對是未來大學教育必須注入的元素。

陳文章說,像是臺大傑出校友-國際航電股份有限公司(Garmin)董事長暨創辦人高民環在創業過程中,始終抱持「挑最難的下手」的工作態度,以無比的心理韌性超越自己,開發第一個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核准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帶領公司起死回生。這說明強大的心理韌性,在面對重大難關時,能順勢而為,更有「谷底反彈」的力量。最後,他也勉勵畢業生學習與不同特質、甚至能力更強的人相處和合作,將有助於脫離困境,獲得成功。

今年畢業典禮邀請的演說貴賓,是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本庶佑 (Tasuku Honjo)。他因開創治療癌症的免疫療法在2018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並於2024年4月獲頒臺大名譽醫學博士學位。

本庶佑勉勵臺大學子,「好奇心」是一切的根本,不要將一切事物視為理所當然,保持好奇心就能觸發思考及研究,促使自己不斷前進。他與研究團隊就是不斷抱持著好奇心,歷經無數次反覆實驗,終於意外驚喜降臨,發現PD-1分子在活化T淋巴細胞上扮演免疫系統剎車的角色,迎來癌症治療上的重大發現。因此他期勉畢業生們,無論身處於何種領域,都應帶著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勇敢向未來邁進。

另外,今年本地生及國際生的畢業致詞代表分別為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的李嘉嘉,以及中國文學系來自日本的里見明叡(Akiei Satomi)。李嘉嘉於致詞時表示,求學期間經過學業、社團、是否轉系及出國交換的矛盾及徬徨,最後雖咬緊牙關畢業,在與同學、好友聊過,李嘉嘉體悟當一心一意走在自己所選的道路上時,整個世界都是可以恣意揮灑的畫布,一切經歷都將成為顏料:一切鍛鍊都會成為生命中最耀眼的珍珠。她與畢業生們共勉,「讓我們勇敢踏出臺大」。

來自日本的里見明叡則說,臺大當初的錄取通知讓他開創自己的人生道路;臺灣人的接納和友善,把從小被人認為「奇怪」的他轉化為「有趣」,使他成為更加開朗且自信。在懷著「一定要為臺大做出貢獻」的心情下,他先後擔任中文系國際班學生會會長、學生會國際事務部部長等職務,為國際學生籌辦上百場活動,並榮獲臺大與全國的優秀青年獎。

今年畢典的焦點之一是臺大首位「校學士」畢業,原本主修理學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的賴奕達以「空間政策與規劃科學領域」,成為臺大「校學士」制度的第一位畢業生。這個學位不僅象徵其個人成就,也象徵著臺大推動「未來大學」政策,不斷進行教育革新的重要里程碑,這份與眾不同的畢業證書將被臺大校史館典藏。

校學士制度是臺大為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跳脫傳統科系的框架,於111學年度開始推行新型態雙主修制度,讓學生可以自行規劃跨領域課程組合,並且在完成研讀後獲頒校學士學位。新制實施2年以來已有來自各學院50位同學就讀,包括人機互動、國際經貿暨工商心理學等新興自訂領域,充分展現學生自主、跨域、創新的能量與實踐力。



相關新聞


葉丙成將任教育部政次 台大校長陳文章:過去成績大家看得到


證實出任教育部政次!台大教授葉丙成首發聲:目標打造更好的教育


台大國際政經學院今揭牌 徐州路校區再造同步啟動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