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曝險比率高!「這公司」Q1認列損益最多

中國曝險比率高!「這公司」Q1認列損益最多
中國宣布中止ECFA共134項產品關稅退讓,受影響產品包含石化、紡織、機械等。示意圖。(圖/記者黃守作攝)

[NOWnews今日新聞] 今(2024)年5/31中國宣布中止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共134項產品關稅減讓,受影響的產品包含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因應中國經營風險提高,哪些產業及公司在中國經營挑戰加大,哪些公司應對實力較強?

根據《財訊》報導指出,中美經濟戰是一場持久戰,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便一再警告,中國產能過剩將衝擊全球,其將低價產品出口到全世界,打亂產業利潤。針對中國經營風險提高,透過分析上市櫃公司第一季的中國投資成績單,可以看出哪些產業和公司在中國經營挑戰家大,哪些公司的應對實力更好。

報導提到,全體上市櫃公司第一季的中國損失金額,以石化業聯成化科最多,達13.2億元,比去年全年認列的11.6億元還多。聯成、台聚等規模小的石化廠,中國損失是拖累公司虧損的主因,中國石化業產能過剩,是殺價的源頭。而且聯成、台聚的中國資產淨值占股東權益比率都高於50%,顯示在中國的曝險比率高,調整較為困難。

此外,作為石化行業龍頭的台塑集團,台塑四寶中,中國險比率以南亞的32%最高,風險相對可控,且集團早已開始移轉銷售區域,並轉往差異化高值產品。

過去水泥業也是台商早期投資重點,如台泥、亞泥等中國淨資產佔股東權益比率都超過6成。線纜業的華新在今年股東報告書中強調,轉向高毛利電網、高端的不鏽鋼、海外布局因應,加上其在中國曝險比率不高,風險相對可控。玻璃業龍頭台玻,第一季中國虧損7000多萬元,資產曝險比率達101%,賺賠和身家全押注中國,調整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櫃公司中,第一季的中國獲利,以鴻海433億元最高,較去年同期成長56%,且中國獲利佔稅後純益比高達196%。由於過去幾年鴻海中國獲利都超過全公司的稅後純益,等於靠中國獲利彌補其他地區的虧損,中國對獲利的貢獻,從2021年的107%到今年196%,中國廠對鴻海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這點與其他科技大廠很不一樣。

鴻海除了中國獲利貢獻大外,中國資產曝險比長年超過100%,今年第一季來到121%新高點,也是台股市值前50大企業中最高。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祭出利空政策,鴻海承受風險能力也相對較高。儘管鴻海近年朝伺服器、電動車發展,也轉向印度、墨西哥設廠,但不論盈餘或是投資都顯示鴻海在中國的獲利及曝險比率仍持續上升。

此外,鴻海AI伺服器涉及敏感技術,製造地不在中國,但利潤又分到A股上市的工業富聯,再轉入台灣的鴻海,今年來這兩家公司股價分別大漲,只能說鴻海的獲利及資產部位都高度倚賴中國,來自美、中的政治變數相對台股其他大型科技股更大。

最後,報導提到,比對台灣上市櫃公司的佈局調整,和中國獲利的成績單,可以看出企業承受風險能力及利潤分配玄機。投資人除了可以看檯面上的營收獲利,更應該同步檢視中國風險,將深層的結構性因素納入考量,才是趨吉避凶可長久的投資之道。


中國曝險比率高!「這公司」Q1認列損益最多
石化、水泥業中國曝險比率高。(圖/財訊提供)


相關新聞


「數位黃金」成另類資產新寵!比特幣隨ETF掛牌助攻走勢超越金價


AI半導體讓矽智財IP商機大爆發 台積電供應鏈成「千金股」製造機


強強聯手!鴻海攜手輝達建置台灣先進算力中心 驅動3大智慧平台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