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材變身水蓑衣文化局攜手特教生共創藝術

廢材變身水蓑衣文化局攜手特教生共創藝術
「廢材變身水蓑衣」裝置藝術,今在台中大墩文化中心舉行共創式開幕儀式,由與會者參與最後一哩米創作後,作品正式完成後開展。(圖/記者金武鳳攝,2025.4.13)

[NOWnews今日新聞] 台中市文化局策畫的「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繼首檔「泥毯#17臺中」後,第二檔《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由藝術家楊芳宜帶領三特教學校學生,以台中特有「大安水蓑衣」為意象,運用廢棄材料共創大型根系植物裝置藝術,今日舉辦「共創」開幕式,十名貴賓動手在作品「添枝加葉」,參與最後創作後,宣告作品大功告成,震撼開展。

文化局施純福副局長表示,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委由彰化師範大學陳一凡教授運用不同媒材創作與永續觀點,策畫「穿透明日的靈光」4檔系列展覽,將依序在大墩文化中心發表,期待透過藝術讓永續信念與行動深植人心。開幕式上,施副局長感謝臺中市當代藝術家劉素如捐款支持永續藝術,讓藝術走入校園,與特教學生共創具有在地精神與永續價值的大型根系植物裝置藝術,透過根系的蔓延,也串起人與自然互動的感知與連結。


廢材變身水蓑衣文化局攜手特教生共創藝術
藝術家楊芳宜 (左)與不廢跨村實驗室的林俊作聯合推動廢材變身水蓑衣裝置藝術。(圖/文化中心提供)

《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展覽,由藝術家楊芳宜與「不廢跨村實驗室」創作夥伴林資芬、林俊作和彭宇弘,以「反義複詞」的「不廢」為核心,走入台中特教、啟明與啟聰三所學校,帶領特教師利用再生材料及廢棄物,如塑膠袋、水果網套、舊衣襪等共創,將廢材變身象徵生態保育「水蓑衣」的藝術作品,重新詮釋「廢棄」議題,也透過共創行動,擴展永續理念至參與者。


廢材變身水蓑衣文化局攜手特教生共創藝術
施副局長感謝臺中市當代藝術家劉素如捐款支持永續藝術,讓藝術走入校園。(圖/文化局提供)

藝術家楊芳宜憶及與三所特教生共創經驗;在特殊學校看到學生即使顫抖著手,也要全力完成任務。在啟明學校,學生因弱視看不清,只好將材料貼近眼前,一條一條纏繞。走進啟聰則發現特教生一次就把水果網套好,彷彿有超能力。楊芳宜有感而發地說,共創不是形式上的合作,而是陪伴、投入和信任,此次共創讓她找回興趣與感動。她也強調,共創不是一個人的成就,而是全體人的努力。


廢材變身水蓑衣文化局攜手特教生共創藝術
由藝術家楊芳宜帶領三特教學校學生共創的大型裝置藝術,今日舉行開幕儀式。(圖/記者金武鳳攝,2025.4.13)

文化局表示,本次展覽以植物為核心,透過藝術與生態的交融,展現自然生命的韌性與循環再生的可能性。展覽不僅包括藝術家的創作,更融入了市民共創計畫,與三所特教學校學生進行的藝術實作,展現共創精神。甚至連開幕式也洋溢共創氛圍,由十位貴賓手持人字枝枒,走入「水蓑衣」巨型作品「添枝加葉」,參與最後一哩路創作後,宣告作品大功告成,正式開展,展期至6月22日,歡迎民眾參觀。更多資訊請至大墩文化中心官網(https://www.dadun.culture.taichung.gov.tw/查詢



相關新聞


美利達、兆豐銀經典百K賽開騎 5千車友挑戰112公里長程


因應產業變局 台中嶺東中學啟動技職特色招生


不畏美關稅衝擊 鉅虹13期新案「蒔荃」「蒔美」4月底進場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