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化爐底渣替代砂石 連續三年循環率破90%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今(7)日表示,國內焚化底渣經處理成焚化再生粒料應用於工程用途,行之有年,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長期的合作,從2021年至2023年,焚化再生粒料循環率已經穩定達到90%以上,展現循環經濟政策的成效,國內大型垃圾焚化廠每年產出83萬噸至85萬噸焚化底渣,已逐步從傳統衛生掩埋轉型為資源循環模式。



環境管理署表示,焚化再生粒料可以替代天然砂石或級配,應用於道路級配底層及基層、路堤及港區填築,以及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磚品、紐澤西護欄等水泥加工品之中,為加速推動焚化再生粒料全循環政策。
環境管理署表示,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偕同中央部會成立「再生粒料運用於公共工程跨部會推動小組」進行跨部會整合及協調,並透過編訂施工綱要規範、使用手冊,協助地方政府推廣運用,另縣市也成立焚化再生粒料跨局處推動小組協調轄內各局處的公共工程優先使用焚化再生粒料,在中央及地方政府合作推動下,焚化再生粒料的循環率得以穩定達90%以上。



環境管理署指出,為確保產出的焚化再生粒料品質及流向,我國自2021年起,便參照日本、荷蘭經驗,分級並加嚴粒料產品品質規範,也就是採用更為嚴格的「再生粒料環境用途溶出程序(NIEA R222)」作為焚化再生粒料檢測方法,以提升焚化再生粒料品質,並參考我國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分級規範,透過使用地分級管理,強化環境品質管制。



此外,也有申報系統追蹤管制流向,藉由資訊系統管理,各地方環保局能從源頭到終端使用全程管控。



近年來,各縣市在推動使用焚化再生粒料的運用上屢獲佳績,環境管理署列舉,像是高雄市有四項工程榮獲「2023城市工程品質金質獎」,桃園市以「點廢成金-再生材料於公共工程永續利用」榮獲「2023第三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雲林縣則以資源循環零廢棄,綠色城市新典範為題,榮獲「綠色城市獎」,在各縣市積極推動下創造出友善的循環環境。



環境管理署強調,廢棄物資源化成為工程材料已是全球趨勢,妥善運用焚化底渣將其轉化為再生粒料以替代天然砂石的開採,能更有效推進物質全循環並減少對掩埋場地的需求。此外,也呼籲民眾落實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從源頭減少垃圾產出,進而減少底渣生成,共同為環境貢獻心力,達成永續發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