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李嘉誠「罕見1動作」外媒示警:恐有大事發生
近期,投資界兩大巨頭巴菲特和李嘉誠的投資動向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這兩位年逾90歲的投資大師不約而同地大幅增加現金持有量,讓人不禁揣測是否預示著金融危機即將來臨。
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哈撒韋公司目前持有現金高達334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1兆元,佔公司總資產的29%,創下歷史新高。去年,波克夏更是售出了價值1340億美元的股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大量出售股票,蘋果公司仍然是波克夏最大的單一持股,佔投資組合的28%。
巴菲特之所以看重蘋果,主要基於三個因素:首先,他將蘋果視為擁有強大品牌忠誠度的消費品公司,而非單純的科技公司;其次,蘋果擁有強勁的現金流和對股東友好的政策;最後,蘋果的生態系統形成了強大的「經濟護城河」,確保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與此同時,李嘉誠執掌的長江和記實業也在積極變現資產。自2020年起,公司以100億歐元的價格出售了歐洲鐵塔資產。最近,又將大部分港口資產出售給了由貝萊德公司主導的投資集團,預計將套現約190億美元。
這兩家公司都以善於把握時機套現而聞名。波克夏的策略是在美股估值過高時提高現金配置,在市場崩盤時進行資產配置。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波克夏投資美國銀行,至今已獲利超過300億美元。
李嘉誠同樣擅長把握市場時機。1999年網路泡沫達到頂峰時,他以約15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英國行動電話營運商Orange的控股權。2017年底,他又以破紀錄的52億美元價格出售了香港中環的一棟摩天大樓,而在交易完成一年多後,香港房地產市場達到巔峰,開發商被迫低價出售這筆資產。
近期,隨著納斯達克和標準普爾500指數進入調整區間,市場開始猜測巴菲特是否會在股市低迷時增持股票。然而,波克夏只進行了適度的股票買入,並未有大規模動作。在最新給股東的信中,巴菲特重申了他的長期觀點:市場估值仍然偏高。
投資專家指出,巴菲特的投資策略並不追求把握市場底部時機或短期反彈,而是耐心等待恐慌情緒將價格推至有利於他的水平。正如一位分析師所言:「在巴菲特的世界裡,耐心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武器。」
面對當前的市場波動,巴菲特對蘋果的持續看好反映了他選擇長期優質公司並在市場波動中保持信心的投資風格。這種「耐心是武器」的投資哲學,在當前不確定性加劇的時代,或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值得投資者深思。
與此同時,李嘉誠決定出售長江和記的巴拿馬港口資產,這一舉動引發了人們對全球貿易前景的討論。經濟學家們正在爭論全球貿易是否已經結束,抑或僅僅是正在重新劃分版圖。
在這樣的背景下,兩位投資大師的動向無疑為投資者敲響了警鐘。他們的行動表明,當前可能正是投資者需要格外謹慎的時刻。無論是持有大量現金以應對可能的市場動盪,還是精選優質資產長期持有,都需要投資者深思熟慮,權衡利弊。
- 記者:品觀點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