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老梅樹得了「日燒病」 清華大學啟動梅園新生計畫搶救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60年老梅樹得了「日燒病」 清華大學啟動梅園新生計畫搶救

清華大學梅園的老梅樹得了俗稱「日燒病」的枝幹溝腐病,面臨生存危機。在清華校友、上緯投控董事長蔡朝陽慷慨捐助下,清華大學與台灣老樹救援協會合作,啟動「梅園醫療保育與栽培計劃」,將以水刀土壤穿孔技術為老梅樹恢復新生。

梅園是紀念老校長梅貽琦精神的重要地標,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表示,維護梅園的生態與景觀是學校的第一要務。在專業團隊的討論及實地示範治療初見成效的充分準備下,清華大學將立即啟動梅園新生計畫,期待明年梅花再開的時節,能見到清瑩高潔的梅花滿開枝頭。


60年老梅樹得了「日燒病」 清華大學啟動梅園新生計畫搶救

老樹救援協會以水刀土壤穿孔技術,在梅樹周圍打出深達1公尺的透氣孔道。

清華大學總務長張祥光指出,梅園現有299棵梅樹,其中201棵是60歲「高齡」的老梅樹,品種以青梅為主。雖然學校每年用心定期養護,澆水、疏枝、施用有機肥、及防治病蟲害,但古梅近年還是發生了樹幹腐朽、頂梢乾枯、芽體生長不良等問題。

清華大學決定啟動為期4年的梅園保育計畫,第一階段將先針對已經生病的古梅採行急救治療,後續將改善土壤、重建樹體結構、提升生長活力,最終改善梅園的整體景觀。

老樹救援協會常務理事劉東啟診斷發現,梅園老梅樹的腐朽非因單純老化或病原寄生,而是土壤硬化造成的生理障礙。探坑調查發現,梅園表層約60公分的土壤硬度過高,使根系無法正常發展、吸收水分,導致枝梢末端枯凋、不生新葉,枝幹斷裂處也無力癒合。


60年老梅樹得了「日燒病」 清華大學啟動梅園新生計畫搶救

梅園對所有清華人而言,是一處非常重要的場所。

老樹救援協會計畫運用「水刀土壤穿孔」技術,在古梅周圍土壤打出多個深達1公尺的透氣孔道,活化表土,添加鬆化資材,並在孔洞內投入有機益生菌肥料,幫助老梅樹根系健康發展。

劉東啟說,梅樹的健康狀況透過土壤改良與養護,預計明年春天就能看到改善,包括葉量增加、枝條茁壯、花朵也更大,重現生命力。老樹救援協會去年12月已對兩株梅樹進行示範治療,今年開花時就展現較佳的生命力,花期也比其他梅樹更持久。

更多新聞推薦

60年老梅樹得了「日燒病」 清華大學啟動梅園新生計畫搶救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