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處的光芒/李同林

李同林
在生活的角落裏,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收破爛的群體和拾荒老人。他們每日忙碌奔波,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默默承受著生活的重負,卻從未被生活的苦難打倒。他們雖是被很多人忽視的底層群體,卻與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我生命中朝夕相伴的難兄難弟。
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同樣充滿波折。年輕時,我曾擔任政府報導員,後來毅然辭職踏上從商之路。我開過書店,賣過水果,收過棉花,聽聞收破爛能賺錢,便也投身其中。起初,我天真地以為這只是簡單的買賣,可真正入行才發現,收破爛是個又髒又累的苦差事,從業者大多是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
收廢品絕非易事,其中蘊含著大學問。記得第一次去化工廠收不銹鋼,師傅耐心教我識別真假。他先讓我在不銹鋼上滴幾滴濃硫酸,接著用蘸水的電池銅絲測試,他說:“要是燃燒液體變綠,那就是正宗的304不銹鋼;反之,便是201不銹鋼。”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師傅的動作,每一個細節都不敢錯過,那一刻,我深刻意識到,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工作,也有著不為人知的門道。
在這個群體中,大多數人年老體弱,來自農村。可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嚮往,眼神中滿是自信與陽光。在廢品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我深切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農村招商引資帶來的機遇,讓我們這些在夾縫中生存的廢品從業者得以有飯吃、有錢賺。前幾年,我承包了一家工廠的廢品收購,年收入可達11萬多元。有了能力之後,我心懷感恩,積極報效祖國。地震災情發生時,我第一時間捐款捐物;早年還支持兒子參軍入伍、入黨,如今這些心願都已實現。
經濟狀況改善後,我的生活品質也逐步提高。我熱愛旅遊、攝影和寫作,還報名參加了連雲港市作家班。白天,我穿梭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收廢品;夜晚,我在燈下奮筆疾書。我的詩歌、散文、小小說等作品多次在全國各地報刊發表並獲獎。知識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原本平淡的生活,讓我在底層的生活中也能展翅飛翔,綻放出絢麗的色彩。
我永遠忘不了第一次去郵局領稿費的場景。那天,我開著三輪車在郵局門口停下,滿手灰塵地走進郵局。當我把稿費通知單和身份證遞給工作人員時,他瞪大了眼睛,滿臉驚訝地說:“哇,這可是國家級大刊《鄉鎮論壇》的稿費單,真看不出來,收破爛的還有這本事!”我只是微笑著,沒有說話,拿完稿費便轉身離開。那一刻,我明白,生活的價值從不取決於職業,而在於內心的追求。
我的一位朋友,曾經一貧如洗,飽受親友的冷眼。後來,他獨自闖蕩上海收廢品。憑藉著勤勞肯幹和靈活的頭腦,幾十年後,他成了上海市郊富甲一方的“破爛大王”。如今,他擁有三家廢品收購站和兩家大超市,身價千萬。可他生活依舊樸素,為人低調。他的經歷讓我堅信,命運並非一成不變,只要努力,就能實現逆轉。
羅曼·羅蘭說:“性格就是命運,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機會,如果你想保持你的個性,那麼你就沒有權利拒絕你的機會。人生不出往返票,一旦出發就再也回不來了……”
在這底層的生活中,我們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精彩,用汗水和堅持詮釋著生命的意義。哪怕身處低處,只要心懷夢想,努力前行,也能綻放出屬於自己的璀璨光芒,讓生命在平凡中鑄就非凡。
- 記者:好報 編輯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