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辦淨零碳排環境教育課程 引領永續未來


慈大辦淨零碳排環境教育課程 引領永續未來


在全球環境議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台灣將淨零碳排轉型視為國家重要目標,然而對淨零碳排的認知與實踐仍有待加強。為提升教職員生對淨零碳排的認識與理解,慈濟大學總務處、環境保護暨安全衛生中心和教學資源中心聯合舉辦了淨零碳排教育訓練課程,邀請了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江允智主任分享相關知識,吸引了47位同學、職員及教師的積極參與。



慈大辦淨零碳排環境教育課程 引領永續未來


江允智主任首先強調了淨零碳排在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的關鍵性,指出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已導致地表溫度上升1.07°C,迫切需要在未來十年內大幅減少碳排,以實現2050年全球淨零碳排的目標,從而遏制氣候變遷對地球帶來的影響。



慈大辦淨零碳排環境教育課程 引領永續未來


課程中,江主任介紹了台灣淨零轉型的四大策略,包括能源、產業、生活和社會轉型。其中,能源轉型如以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為主要供電方式,產業轉型則可著重於建構綠色建築和智慧管理系統,以降低能源消耗。此外,生活轉型方面提倡多利用大眾運輸、節能家電和培養少肉多蔬的飲食習慣等,以減少個人碳足跡。



慈大辦淨零碳排環境教育課程 引領永續未來


課程中還特別針對碳中和、負碳排、氣候中和…等專有名詞進行解釋,使參與者對這些術語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江主任指出,關於食物的碳排放量,牛肉>羊肉>巧克力>猪肉>魚肉>米>蔬菜>蘋果,肉食比起蔬食的碳足跡量高出數倍,江主任很有感觸的說,原來上人說的「吃素愛地球是真的!」也呼籲大家關注飲食對環境的影響。



慈大辦淨零碳排環境教育課程 引領永續未來


人類的生活方式給地球環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但每個人都能從小事做起,例如多吃蔬食、減少塑料使用等,就能輕鬆地開始減少碳排放,以實際行動保護我們所居住的環境。


撰文/攝影:慈濟大學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