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附中妙手生華手語比賽 傳遞善與人文之美


慈大附中妙手生華手語比賽 傳遞善與人文之美


慈濟學習手語起因於在1981年有一次志工訪視時遇到聾啞人士,卻無法溝通,因此證嚴法師鼓勵志工多學一種語言「手語」,而慈中學生則運用生活美學課程教導學生以手語搭配慈濟歌曲,透過手語、肢體動作,讓優美且深具意涵的歌詞刻記憶在腦海中。



慈大附中妙手生華手語比賽 傳遞善與人文之美


大愛班的學生選擇曲目是「我的名字叫勇敢」青春洋溢的大愛班透過手語鼓勵人人綻放勇氣與光芒;合心班「給你」,感恩在0403地震時許多人的付出與協助,期待花蓮人可以早日恢復平穩安定的生活;而感恩班「小小的樹」則描述自己在慈中的校園生活如同小樹一般每天努力成長、茁壯。


協力班「路要自己走」歌詞與旋律搭配手語動作,感受到合和之美;知足班選擇「幸福的臉」是一首讓可以學習禮儀、知足、環保的歌曲,希望所有同學都能感恩惜福,因為懂得有禮貌、懂感恩的人是最有福的。



慈大附中妙手生華手語比賽 傳遞善與人文之美


包容班「彩色的翅膀」輕快的曲風鼓勵人人遇到挫折不放棄,挑戰各種難關迎向彩色的未來;善解班結合國樂與鋼琴演出「在第六對相遇」以手語動作呈現出歌詞的優美與故事。


評審沈思彤老師也以專業角度給予精闢的見解,她分享:「手語比賽站上台就是主角,但因為也是與聾朋友溝通的語言,要確實就如說話咬字一樣,並勉勵同學將對手語的熱情活力持續應用在學習與生活中。」



慈大附中妙手生華手語比賽 傳遞善與人文之美


學務處賴彥男主任對同學的表現只有讚嘆與驚嘆,感恩老師們這段期間的付出,分享團體的美來自個人的修養與配合,手語是一種溝通語言,今日也確實感受到同學傳遞心中真誠的情感,而手語也是海外交流的場合中可以拉近距離、帶動氣氛的語言。


手語比賽讓孩子們上台展現氣質、優雅,希望每一個孩子在不同領域發光發熱,並凝聚班級向心力,並將人文深化成為自己的涵養。



慈大附中妙手生華手語比賽 傳遞善與人文之美


撰文/ 葉宜鑫;攝影/郭師企、王靜誼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