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來襲冷颼颼 如何正確補充水份?
冷氣團一波接著一波,氣溫持續下降。許多民眾為了維持體態與燃燒卡路里,仍會進行中重度運動。然而,在冬季,隨著運動量減少及出汗量下降,該如何適當補充水份?可以喝含糖飲料嗎?
嘉義慈濟診所腎臟科裘亮德醫師表示,無論季節如何,運動後都需要適時補充水。她建議運動每15至20份鐘就補充一次水份,切勿等到口渴、筋疲力竭,甚至運動結束後才考慮補水,這樣可能會增加脫水或中暑的風險。一般健康成人每日建議攝取約2000CC水份(包括飲食中的水份)。如果不喜歡白開水,也可以選擇無糖茶或適量黑咖啡,但應避免大量攝取濃茶或咖啡,以免咖啡因過量。
裘醫師指出,市售運動飲料大多含有糖份,並不適合一般運動後飲用,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應更加注意。運動時若攝取過多含糖飲料,可能影響糖份吸收,增加胃部負擔。不過,像馬拉松運動員、奧運選手等專業運動員,由於運動時間長、出汗量大,可能會大量流失水份與電解質,確實需要額外補充含糖及電解質的飲料,建議諮詢專業運動醫師或營養師,以確保攝取量適量。
那麼,究竟一天需要喝多少水?裘醫師表示:「喝水就像呼吸一樣,是自然需求,只要口渴時補充水份,基本上就足夠了。」當人體缺水時,血液滲透壓會上升,此時下視丘會調節生理機能,例如減少尿液排放及提高口渴感。
哪些狀況需要增加水份攝取呢?有些族群可能需要增加水份攝取,例如:泌尿道感染患者,建議每日攝取約2000cc水份,避免憋尿,以幫助排出細菌;反覆腎結石患者,增加水份攝取有助於稀釋尿液,減少沉澱物,降低結石形成的風險。此外,服用特定藥物者,如降血壓藥、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等,醫師通常會建議充分飲水,避免因為脫水而增加藥物對腎臟的負擔。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大量飲水,裘醫師提到,以下族群應適量控制飲水量:心臟衰竭病人或水腫者:過量飲水可能加重心臟負擔;曾診斷為低血鈉者:過度補水可能導致電解質失衡,引發身體不適。其他容易因多喝水而造成低血鈉的族群還有:年長者、營養不良的人、或是服用某些身心科用藥的人等。
在冬天運動時,適當補水至關重要,但不建議飲用含糖飲料,以免影響健康。日常飲水量可依個人體感調整,口渴時補充即可。若有特殊健康狀況,則應依醫師建議調整飲水量,以維持身體最佳狀態。
撰文/張菊芬;攝影/于劍興
- 記者:TCnews慈善新聞網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