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安平元宵市集義賣 助地震災民災後復原


慈濟安平元宵市集義賣 助地震災民災後復原


2025年2月16日上午九點,慈濟志工在安平聯絡處,舉辦新春元宵市集義賣活動。許多志工和民間團體,還有社區會眾一起來響應。佛堂前的廣場有許多表演節目,32個攤位有吃的、喝的和玩的,更有成大科教中心特地受邀前來,帶給參與民眾長知識的。


成大理學院科學教育中心副主任舒宇宸帶來一些不同的教具,其中一個是與地震體驗有關的教具。


舒宇宸:「安全耐震的家」是介紹地震波,主要的波和次要的波。讓會眾透過操作體驗一下建築物的自然頻率,和地震頻率之間的關係。



慈濟安平元宵市集義賣 助地震災民災後復原


地震雖然很大,「我們這個地方會告訴你,頻率導致建築物不停的晃動。什麼樣的建築物會晃得比較大?剛好你建築物的自然頻率跟地震的頻率是一樣的時候。就像我們盪鞦韆一樣,你盪回來我就幫你推一下的頻率跟當地頻率一樣,就會越晃越大。在建築物上面,我們一般建築物來講,一層樓高的話,它晃動的頻率週期,大概0.1秒如果10層樓的話就是1秒。10層樓高的建築物,看它在搖的時候,像這個(地震教具)在動它的時候就會很慢的速度在左右搖晃。所以臺北盆地那裡,因為它盆地的結構,地震的週期大概是1.2到1.6秒。所以如果是16層樓高的建築物那就比較危險。」



慈濟安平元宵市集義賣 助地震災民災後復原


舒宇宸:「如果越靠近震央,地震會有一個斷層帶,地震帶在錯位移動的時候是一個很大的瞬間移動,那個就很容易……就像很快地把桌子抽掉,那上面的東西就會垮下來一樣。所以在斷層帶上面或者是在震央附近的時候,一開始的速度會很大,那就會讓它很快地垮掉。震央比較遠的時候,因為它是靠著地表那樣搖,傳過來的,那就要看它的頻率和震幅的大小。老舊的房子大概沒有去意識到這些防震的建築該具備的特徵,所以就會稍微嚴重了一些,如果要重蓋的時候就不要蓋在斷層帶上面。


慈濟高中學生何宣佑:「可以靠它調整層樓的高度,去控制地震的頻率。地震的頻率就是說,地震波來回1秒的時間用詞,正常來說可以用0.1秒來當基準。像臺北就是1.2或1.6秒,所以在臺北盆地內的話,12層樓或16層樓建築會比較少。當它的頻率跟地震的頻率一樣的時候,會導致共振的情況發生,真的就會震得特別厲害。比如說盪鞦韆的時候,你回去再下來,你推他,它就會越來越高越來越高這樣子,也可以藉著找它共振的頻率,像它這邊鎮的頻率就會不一樣……」



慈濟安平元宵市集義賣 助地震災民災後復原


廣場舞表演者曾馨儀:「我從來不知道慈濟有這種事廣場舞社團,慈濟怎麼變得如此活潑,很有活力。我一直以為慈濟都是在助人的,一開始是參加中醫,謝謝你們幫助辦這些活動,第一次參加這個元宵節活動,我還沒有去逛呢!然後我看到的是好多社團的表演,看到大家都充滿了愉悅的笑容,感覺就很開心,尤其是看到年紀大的人來到這裡。我覺得老年人多出來走動走動。想說有多一個地方可以走動了,感覺會來真的很不錯。」


曾馨儀:「透過這個義賣活動,期盼地震受災的民眾,可以早日恢復生活平平安安的。」


越南新住民黎雪娥:「我們在越南也有過元宵節,並不是全國都會吃元宵、湯圓,要看地區。元宵節越南都會拜拜,在外面也有一些表演的活動,家裡的人會準備一些祭拜的祭品。來到安平聯絡處慶祝元宵給我們有一種溫暖的感覺,我知道這一次來表演是志工性質,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覺得參加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就是讓我們可以體驗不同一般的生活、活動,去認識一些公益,也對慈濟所做的公益有些了解。」



慈濟安平元宵市集義賣 助地震災民災後復原


來臺灣19年的越南新住民潘慶玉分享,她提到今天的編舞設計由她來主導。潘慶玉:「因為我個人個性比較活潑,喜歡唱歌、跳舞,所以這次的編舞就由我來教他們。去年的元宵節表演也是我編舞的今年大家姐妹們沒有時間練,所以我們就用斗笠來襯托,強化視覺感受。」


今天來到這個義賣市集,讓潘慶玉可以做一些小小的奉獻,覺得很好。回想起地震那天12點多的時候,搖得很厲害,和兒子真的很害怕。去到楠西看了之後,覺得心很痛,所以人跟人之間相守在一起要珍惜,覺得是重要可以分享,可以幫忙,或許等到回頭就是那1秒、2秒就什麼都沒有,很難說……


此次新春元宵市集義賣活動,不僅凝聚社區情感,還融入了科學教育與多元文化,讓參與民眾在歡樂中增廣見聞。活動現場充滿溫馨與活力,來自不同背景的民眾齊聚一堂,共同為地震災民奉獻愛心。透過義賣善款與各界的愛心支持,期盼災區民眾早日重建家園、恢復安定生活。



慈濟安平元宵市集義賣 助地震災民災後復原


(文字:謝麗華、曹勝雄、徐麗華;攝影:洪順發、高儷鳳、蔡明吉、鄭素貞、蔡易哲、 劉萃芬、李美伶、黃川碧、吳雅惠)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