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腸癌到潛水打卡 國際級造口護理師吳佩芳的暖心陪伴

【警政時報 林照東/新竹報導】

深愛運動的27歲個案自小熱愛運動,三年前因罹患第三期大腸癌,接受手術切除25公分惡性腫瘤。由於手術部位鄰近低位直腸,術後必須倚賴人工造口半年。儘管如此,個案仍堅持不放棄原先規劃的夢想──到蘭嶼體驗潛水。為了實現心願,他特別與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的國際傷口造口護理師吳佩芳討論,經過縝密準備,最終成功帶著造口深入6米深海域,開心拍照打卡,並隨時向吳佩芳回報最新情況,感謝她的專業協助讓夢想成真。



從大腸癌到潛水打卡 國際級造口護理師吳佩芳的暖心陪伴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國際傷口造口護理師吳佩芳,展示取得國際級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認證證書,展現專業實力,致力於提升患者術後生活品質。(圖/記者林照東翻攝)

吳佩芳指出,為了讓個案能安全下水,行前雙方進行多次詳細討論,並擬定嚴謹的防護計畫。包括選擇防水性佳的造口裝置,建議於活動前1至2小時避免大量進食,穿著連身遮蔽式泳衣或高腰泳褲;此外,在下水前1至2小時更換新造口袋並排空內容物,以防濕氣或汗水影響黏性,並避免彎腰等過大動作。個案依循所有建議,七天內共潛水六次,全程無任何感染或不適情形,成功享受美好旅程。



從大腸癌到潛水打卡 國際級造口護理師吳佩芳的暖心陪伴
27歲大腸癌術後造口患者,勇敢踏上蘭嶼之旅,自信展示人工造口袋,感謝國際護理師吳佩芳的專業指導,讓他自在面對生活挑戰。(圖/記者林照東翻攝)

國際認證助力專業提升


吳佩芳於2024年順利取得國際級「傷口造口及失禁護理師」認證,成為專業造口護理的重要推手。她回憶,最初於門診看見許多造口病患因皮膚損傷而痛苦,然而當時院內並無造口護理師,遂在與主管溝通後毅然轉換跑道,投入相關專業領域。擁有12年臨床經驗的她,經學會嚴格篩選錄取,接受兩年醫學中心的國際級訓練及考核,並於首次考試即順利取得國際證照。


吳佩芳表示,考取國際認證不僅是對專業的肯定,更讓她在臨床上能更精準地協助患者術前規劃及造口定位,依據個人體態、生活習慣與穿著習慣,與醫師協力選擇最適造口位置,降低術後併發症如滲漏、皮膚損傷等問題,進一步提升手術成果與患者生活品質。



從大腸癌到潛水打卡 國際級造口護理師吳佩芳的暖心陪伴
術後帶著人工造口潛入蘭嶼6米深海,個案在專業護理規劃下完成多次潛水挑戰,活動期間無感染,成功實現夢想並打破身體限制。(圖/記者林照東翻攝)

從身心照護到自立生活


吳佩芳也強調,造口護理不僅關乎生理照護,心理支持同樣關鍵。造口病患常伴隨焦慮、羞恥感及自尊受損的情緒,因此護理師透過衛教與心理支持,協助患者建立自我照護的信心及日常生活的獨立性。


她建議,低位直腸切除術後患者若狀況許可,可進行提肛運動及核心肌群強化訓練,有助於加速復原。此外,專業造口護理能有效預防造口周圍皮膚炎、壞疽、凹陷或脫垂等併發症,降低再入院率與醫療成本,促進患者自我照護能力,讓他們能重新迎向更有尊嚴與自由的生活。


更多警政時報報導 (https://www.tcpttw.com 警政時報)

從大腸癌到潛水打卡 國際級造口護理師吳佩芳的暖心陪伴〉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警政時報|全台第一公義的新銳媒體》。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