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硬兼施介選之後 台灣經驗可供世界借鏡

政策研究員楊光舜撰文指出,中國長年干預台灣選舉,在「軟」、「硬」兼施的手法操作下,台灣人不免對干預麻木、甚至渾然不覺。歷經2024大選,台灣經驗或許有讓世界借鏡之處。

楊光舜在「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以「關於介選,台灣能和世界分享什麼教訓?」(What lessons can Taiwan share with the world on election interference?)為題撰文指出,國際觀察家對台灣2024大選結果反應不一,美國台灣問題知名學者任雪麗(Shelley Rigger)主張,這次選舉沒有真正的贏家和輸家,前AIT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認為,台灣政治比2008年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加分裂,北京方面則將選舉結果解讀為,反統一的民進黨已不能代表主流民意。

文中指出,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以來,中國就不斷干預台灣選舉,對於2024大選,中國的介選更扮演關鍵角色。

2022年,習近平發布統一戰線工作方針,要求「發展壯大台灣愛國統一力量」、「反對台獨分裂行徑」,試圖影響台灣的心態更昭然若揭。

台灣人在2024年看到了中國上述動作的結果:中國的介選更加巧妙、更難追蹤,因此也更加危險。中共對台宣傳可能歷經典範轉移,台灣國安部門消息人士透露,中共意識形態沙皇、身兼中共中央對台領導小組副組長的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指示,中國對台介選的作業邏輯,一改過去集中、上而下的手法,全面改成「化整為零」態勢。

台灣人對中國介選麻木、渾然不覺

今年選舉期間,台灣的公共論述從兩岸關係等外交議題,轉向經濟發展或政治鬥爭等國內問題。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IORG)報告顯示,時任副總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私生子和貪腐傳聞,是選前10天上事實查核平台「Cofacts 真的假的」查證最多的5個謠言中的兩個。

這些現象在其他民主國家或許常見,但由於台灣面對的國內外挑戰更加多元,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孔明尚(Michael Cunningham)對台灣選舉更著重「個人」而非「政策」表示憂心。杜秉根(Tuebingen)大學「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主任舒伯特(Gunter Schubert)則認為,台灣政治人物政策立場明確,是很「危險」的作法。

台灣公共論述對嚴肅的政策討論集體冷漠,或許也要歸因於中國干預不斷進化。中國不斷精進介選手法,據說是要把台灣的反制和對中共宣傳的意識降到最低,如此一來,台灣選民對中國干預就會越來越「麻木」、「渾然不覺」。

「華盛頓郵報」選前概述北京的干預可分為「硬」干預和「軟」干預兩種策略,「硬」干預涉及灰色地帶軍事恐嚇或經濟脅迫等硬實力策略,「軟」干預則包括統一戰線或假資訊宣傳等策略,目的是要「贏得民心」。

由於北京的挑釁已成日常,台灣選民對所謂的「硬」干預可能已經麻木。

而台灣人「渾然不覺」,則可能是中國統戰和宣傳等「軟」干預的巧妙、難追蹤使然。先前中國統一戰線工作針對親北京的台灣知名政客,但現在它透過資助前往中國團體旅遊,更著眼於台灣的社區和宗教領袖。

選前,中國的宣傳目的是要把民進黨描繪成「製造戰爭」、「好戰」。民進黨「抗中保台」口號被批評為陳腔濫調或散播恐懼,「認知戰」的概念,則被貼上民進黨抹黑與中國相關或不利民進黨資訊的標籤。

暗示美國不會保衛台灣的「疑美論」也存在類似矛盾,諸如此類的論述目的是要妖魔化美國,並使民進黨親美派失去合法性。

中國干預對社群媒體的影響

在選舉期間,中國認知戰透過TikTok等與中國相關的社群平台構成重大威脅。民進黨很難與大眾、特別是年輕選民有效溝通,因為這群人大量使用民進黨基於國安考量而避免使用的TikTok。中國媒體散布有關台灣選舉舞弊的謠言時,IORG發現,TikTok上關於選舉舞弊的高點閱率影片,比YouTube上還多。

強有力的證據顯示,與其他平台用戶相比,中國介選對台灣TikTok用戶產生的影響可能更大。根據IORG在2023年2月和2023年10月的調查,TikTok使用者傾向於相信親中、反親美的言論。

政府對策

這些年來,台灣政府已經建立抵制外部勢力介選的法律架構。2019年,台灣頒布「反滲透法」,以防範境外敵對勢力之滲透干預,特別是在選舉期間。

意識到假訊息對台灣民主的威脅,台灣政府2019年開始與Meta等社群媒體公司合作,監控和抵制其平台上的假訊息。到2024年,這類合作包括Meta、Google、LINE、前身為推特(Twitter)的X等。

民間社會的功用

除了政府努力,公私部門合作,也是阻止台灣選舉期間與獨裁者勾結製造分裂的關鍵。台灣民間團體在打擊介選方面發揮3個關鍵作用。

首先,它減輕了民眾對政府過度侵犯言論自由等公民權利的擔憂。

再者,公私攜手,可以提高打擊假訊息的速度和創新。選前台灣政府成立了快速反應工作小組,在發現假資訊後4小時內即予揭穿。同時,民間社會提供事實查核和數據分析等服務,並開發新工具來因應新形式的假消息。

最後,民間社會可以協助提高媒體素養,在公共部門發布權威聲明澄清假訊息的同時,民間社會在因應假消息方面,也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中國對台灣選舉的干預變得更加複雜和危險,台灣的反制措施,包括政府行動和民間社會的努力,提供了強有力的防禦模式。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