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駐處國旗頂樓改室內 比利時媒體揭中國打壓過程

台灣駐比利時代表處2年多前因外交壓力撤掛頂樓國旗事件,今天被比利時「晚訊報」揭露比國政府當時受中國施壓,去年原欲邀台灣為主題國的布魯塞爾國際書展,也因顧慮中國而作罷。這是該報參與「中國標靶」系列調查內容之一。

比利時法語大報「晚訊報」(Le Soir)今天報導與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及其他歐媒合作的「中國標靶」(China Targets)系列調查,使中國在海外對維吾爾族和藏族維權人士騷擾施壓的部分案例曝光,並包括中國外交單位針對台灣而向比利時施壓的事件。

該報指出,2022年末,中國大使館要求比利時外交部設法移除掛在台灣駐比利時代表處頂樓的國旗,「比利時外交部門顯然在亟欲避免任何事件下,(向台灣)轉達了這一請求」,國旗在2023年初撤除。

中央社記者當時目睹國旗從頂樓移到室內,但在避免影響台比關係的考量下未予報導,如今終於由比利時大報揭露這樁外交事件。

駐比利時代表處館舍是在2016年購置完成,頂樓上方懸掛中華民國的國旗算不算超過私人空間運用範圍,或有探討空間,但為了不因爭執此事而影響台灣與比利時更多面向的實質關係,決定將國旗移到室內顯眼處。後來,多位駐比外交人員也自發性在辦公室窗面貼上國旗貼紙,彈性因應台灣處處受壓的外交困境。

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李淳回應中央社的詢問表示,「中國在國際上對台灣的打壓長期不斷、無所不在,但我們也會繼續以全方位的方式捍衛台灣國際空間」。

「晚訊報」採訪比利時皇家軍事學院國際關係講師范莎娜(Sara Van Hoeymissen)指出,台灣駐處「在(外交上)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上一直如走鋼索」,中國使館經常為了台灣在正式文件上的稱呼去電或致信比利時政府,要求避免任何可能指向獨立的稱法,「讓人甚至覺得中國使館人員每天忙著瞭解與台灣有關的事,以便迅速反應」。

范莎娜說:「如果他們願意,他們可以投入大量資源,用信件和投訴完全淹沒他們的對手。」

「晚訊報」表示,中國政府也力阻比利時部會首長和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的官員與台灣有任何正式接觸。

此外,布魯塞爾書展(Brussels Book Fair)負責人盧森(Tanguy Roosen)告訴「晚訊報」,去年書展想要以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和台灣為焦點,但比利時外交部以國際背景來勸告,使該書展決定放棄台灣,他感到可惜,並說「比利時當局顯然對於中國十分謹慎」。

比利時外交部則向該報解釋,去年與書展主辦方確實討論過比國的對台政策,但並未建議是否邀請台灣,而是「強調中國對於與台灣有關的一切非常敏感,並且需要避免對台灣地位產生任何誤解」。

「晚訊報」指出,中國大使館僅模糊回應該報提出的前述調查內容表示,比利時一再確保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與台灣有任何官方接觸,並指「反中國的分離勢力」在外力支持下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阻礙中國與比利時發展關係。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