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防衛韌性 劉世芳:已逐漸符合全社會概念
總統賴清德上任後成立3大委員會,身兼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執行秘書的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委員會運作近1年,參與層級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具體化,上至總統下至村里長幾乎全面參與,已逐漸符合「全社會」概念。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劉文向中央社記者指出,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與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等3大委員會,都是以「韌性」為主軸,處理複合式災害議題。
劉文指出,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有應對天災,而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也關注醫療量能、醫事人員工作環境優化等議題,都是和強化醫療韌性有所關聯,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聚焦在災害應變與對應武裝衝突、灰色地帶襲擾等情況。
國防院研究員沈明室認為,這3委員會「環環相扣」,台灣過去在全社會防衛已有些基礎,例如國防部的全民防衛動員,而成立3大委員會是圍繞著「怎麼樣維持台灣的生存」,也就是如何建立台灣的韌性,將國防以外的民主韌性、經濟韌性等領域結合在一起,成為全社會防衛韌性。
沈明室指出,特別是民主韌性部分,中共透過統戰想改變台灣人對自由民主價值的看法,如何凝聚台灣人團結變得非常重要,3大委員會的設置可說是反制中共對台灣的總體威脅,並因應當前安全環境所提出具體作法。
沈明室表示,過去不是沒有類似機制,但多偏重在國防與傳統軍事安全層面,3大委員會的組成可進一步促進跨部會整合,且透過來自各領域的委員提出政策意見,供行政院參考。
沈明室以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為例說,「健康」是國力基礎,如何從醫療衛生提高台灣人民體力、壽命等均屬醫療韌性議題,全社會防衛韌性也涉及醫療韌性,像是3月底的台南實地演練就有進行擴充醫療演練。
劉文也指出,台灣已是老年化社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關注安寧療護、長照銜接、心理健康等議題,而在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討論過程,也強調民眾需要有對應天災與戰爭的心理準備。
至於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沈明室表示,目前雖然有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但針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等全球性影響,台灣仍需要先行做好各種準備,這也是提升台灣整體防災韌性。
劉文以物資配送為例指出,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有提到台灣整體糧食儲備、油量儲備等議題,農業部和經濟部等部會都有因應,但實際面臨衝突發生時,國家要開始進行物資配給仍需一段時間才能上路,狀況會像新冠疫情的口罩販售一樣,民眾在衝突與戰爭開始前若能先建立起心防,平時就備妥備用糧食與能源,就是提升社會韌性。
身兼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執行秘書的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委員會運作近1年,參與層級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具體化,上至總統下至村里長幾乎全面參與,已逐漸符合「全社會」概念。
劉世芳強調,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概念,不管是在主權認知、或國家安全的認知,就不會覺得國家安全是國軍的事,國家安全是全社會的事。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劉文向中央社記者指出,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與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等3大委員會,都是以「韌性」為主軸,處理複合式災害議題。
劉文指出,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有應對天災,而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也關注醫療量能、醫事人員工作環境優化等議題,都是和強化醫療韌性有所關聯,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聚焦在災害應變與對應武裝衝突、灰色地帶襲擾等情況。
國防院研究員沈明室認為,這3委員會「環環相扣」,台灣過去在全社會防衛已有些基礎,例如國防部的全民防衛動員,而成立3大委員會是圍繞著「怎麼樣維持台灣的生存」,也就是如何建立台灣的韌性,將國防以外的民主韌性、經濟韌性等領域結合在一起,成為全社會防衛韌性。
沈明室指出,特別是民主韌性部分,中共透過統戰想改變台灣人對自由民主價值的看法,如何凝聚台灣人團結變得非常重要,3大委員會的設置可說是反制中共對台灣的總體威脅,並因應當前安全環境所提出具體作法。
沈明室表示,過去不是沒有類似機制,但多偏重在國防與傳統軍事安全層面,3大委員會的組成可進一步促進跨部會整合,且透過來自各領域的委員提出政策意見,供行政院參考。
沈明室以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為例說,「健康」是國力基礎,如何從醫療衛生提高台灣人民體力、壽命等均屬醫療韌性議題,全社會防衛韌性也涉及醫療韌性,像是3月底的台南實地演練就有進行擴充醫療演練。
劉文也指出,台灣已是老年化社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關注安寧療護、長照銜接、心理健康等議題,而在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討論過程,也強調民眾需要有對應天災與戰爭的心理準備。
至於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沈明室表示,目前雖然有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但針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等全球性影響,台灣仍需要先行做好各種準備,這也是提升台灣整體防災韌性。
劉文以物資配送為例指出,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有提到台灣整體糧食儲備、油量儲備等議題,農業部和經濟部等部會都有因應,但實際面臨衝突發生時,國家要開始進行物資配給仍需一段時間才能上路,狀況會像新冠疫情的口罩販售一樣,民眾在衝突與戰爭開始前若能先建立起心防,平時就備妥備用糧食與能源,就是提升社會韌性。
身兼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執行秘書的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委員會運作近1年,參與層級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具體化,上至總統下至村里長幾乎全面參與,已逐漸符合「全社會」概念。
劉世芳強調,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概念,不管是在主權認知、或國家安全的認知,就不會覺得國家安全是國軍的事,國家安全是全社會的事。
- 記者: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台北17日電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