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爆調查局很愛渲染、加工線民資料 吳宗憲揭「壞習慣」:把空碗說成牛排 大餐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立委吳沛憶罷免案領銜人李孝亮與立委羅智強辦公室主任陳冠安遭檢調約談,引發司法雙標質疑,國民黨立委吳宗憲今(14)日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節目《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指出司法體系淪為政治工具,「看顏色辦案」情況嚴重,並稱調查局在辦案報指揮時,經常誇大渲染案情,導致民眾對司法失去信任。
吳宗憲表示,自己從過去辦案經驗觀察,目前司法體系與過往判若兩人,以前司法沒有這麼多奇怪的事情,近期諸如政治人物柯文哲、林姿妙、高虹安等人的案件,以及各地藍營黨部被搜索,讓人民對司法感到不信任與困惑,太看顏色在辦案。
吳宗憲指出,過去時任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連署時,曾遭剔除超過千份連署書,其中甚至有死亡者連署,但未見檢方查辦;反觀國民黨立委赴北檢告發多件涉及作假的罷免案,包含立委游顥案亦發現有死亡者連署,卻無下文。他說,檢方反而針對民進黨被罷免者的案子開始用力查辦,不但有搜索,甚至在花蓮還有羈押。
提到作為立委一直努力維護司法獨立性,吳宗憲強調,目前司法的實際作為,讓人無法理解其目的是什麼。他也指出,法務部及司法院官員在立院備詢時,常與執政黨立委互相配合,語言與態度令他難以接受。
「我自己當召委時,司法高層就會配合民進黨立委吳思瑤他們亂講話。」吳宗憲說,曾多次在質詢時直接反駁對方不實發言,相關畫面仍可在網路上搜尋到,有些官員明明知道某案件已經起訴,司法權已轉交司法院審理,與法務部無關,卻仍配合執政黨聲稱「干涉個案」,混淆司法程序。他說,這些人當年是司法官,今天一個一個配合政治在玩。
吳宗憲指出,近來他在立法院接獲大量陳情案件,涉及《反滲透法》、《國安法》等案,最後多以簽結、不起訴或無罪結案。他質疑,民進黨在完全執政期間,透過國會多數通過國安相關法令,選前大量對人民進行法律追訴,選後卻大量不起訴,這就是選舉操作,不是司法正義。
以過去經驗批評調查局報請指揮的習慣,吳宗憲指出,常有誇大情形,這些單位報告內容往往將案件描述得極為重大,說得像是一頓「丁骨牛排」,但實際查核資料後可能只是「一碗滷肉飯」,甚至查辦之後連滷肉飯都不是,運氣好是白飯,運氣不好只是一個空碗。
吳宗憲指出,執政黨從這樣的辦案模式中獲得好處,就是能在傳喚時產生「寒蟬效應」,讓民眾恐懼。他也接獲許多陳情指出,調查官在訊問過程中採用嚇阻、強逼的方式進行筆錄,特別是針對高齡者或年長團體,例如曾赴中國大陸旅遊的銀髮族。
吳宗憲指出,調查單位辦案時,會觀察團體中誰最易突破、防線最弱,再由多人圍攻對方、誘導其說出特定語句作為辦案依據,例如會一直問「他有沒有叫你們支持誰?」一開始大家都說沒有,最後其中一位年長者可能記憶力較弱,被逼到說「好像有」,那一句話就被拿來起訴全部人。
吳宗憲直言,調查局與國安系統經常採取這樣的辦案模式,所派出的線民「用人民納稅錢養的」,卻提供大量經過渲染與加工的情報。他強調,國民黨52席立委常被扣紅帽子,這些情報到底是真實的,還是為了政治目的而編造?
回憶自己過去擔任檢察官時接觸到的線民資料,吳宗憲也表示表示,大多經過誇張修飾與加工處理,難以作為嚴謹的法律依據。他認為,再拿這些加工過的資料來修理台灣人,是為了達到政治目的。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邱 璽臣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