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新政策!美台關係恐生變 賴清德召開國安會議應對

台灣過去在美國華府受到跨黨派支持,被視為抗中的英勇民主夥伴,如今隨著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新政府不再以雙方共同的民主理想為核心,加上川普上任後,不斷在科技、貿易與軍事方面都對台灣發出批評,美台關係不確定性加劇。

川普已指責台灣對自身安全投入的太少,並在半導體製造業佔有不公平的主導地位。川普要求包括台灣在內的美國盟友承擔更多開銷,他多次呼籲台灣增加軍費支出,甚至明確表示美國的軍事保護需要「付費」。

世界各國的政府都在適應川普的強硬作風,對台灣而言,幾乎所有主要軍事裝備都仰賴美國供應,四分之一的出口直接進美國。台灣近年已調高國防預算,還將義務役從4個月延長至1年,目前軍費占GDP約2.45%,但仍遠低於川普提出的10%標準。

許多華府人士認為台灣軍事支出與準備不足,儘管台灣已向美國採購數以十億計美元的軍事裝備,但交付情況嚴重延宕。前國安顧問波頓說,讓美國人民「把美台關係放心上」、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角色以及台灣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絕對是一項值得台灣加倍努力的工作。

波頓呼籲台灣要立即行動,以避免危機發生;如果等到危機後才採取行動,「那時候可能已經太遲了」。新任國防部副部長柯伯吉去年5月曾撰文警告,台灣不應認為自己對美國不可或缺。「保護台灣,對美國有重大的利害關係。但即便沒有台灣,美國仍能存活。」

除了軍事議題,台美貿易關係也可能成為川普政策轉變的另一關鍵。根據美國數據,台灣對美貿易順差持續擴大,2024年達739億美元,比2023年增加261億。

對此,賴清德總統14日上午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他會後發表談話表示,面對變局,如何確保國家安全、確保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上的不可或缺,以及確保國家在挑戰中持續進步發展,都是國家今年最重要的課題,也是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的原因。

賴清德強調,台灣願意也持續在各層面和美國合作,共同追求區域安定繁榮,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願景,或許政策上各有變動不同,但台美互信和緊密合作將會穩定持續,國人可以放心。

賴清德指出,將持續推動國防改革,並落實全社會防衛韌性,讓國防預算達到GDP3%目標,對於川普的關切,政府會審慎應對,增進彼此理解,除了注意協助業者因應情勢挑戰,也會提出全球民主供應鏈倡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