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脫皮、起屑⋯小心「蠕形蟎蟲」找上你!醫:皮膚「1狀態」要警惕

40歲姜小姐長期被臉部反覆紅疹和皮膚粗糙困擾,原以為只是過敏,怎料問題竟出在皮膚上的蠕形蟎蟲!近1年來,姜小姐臉上出現紅斑和脫屑,不僅沒因為加強保濕和藥膏改善,鼻翼、臉頰處反而越來越嚴重,經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皮膚科醫師吳家華檢查,確診為蠕形蟎蟲症。

皮膚紅腫恐是蠕形蟎蟲作怪

吳家華表示,病人的工作壓力大、長期熬夜、作息紊亂,且長期反覆使用類固醇藥膏破壞皮膚屏障,造成蠕形蟎蟲增生,經顯微檢查臉部皮膚泛紅處的蠕形蟎蟲密度增加。透過改用抗蠕形蟎蟲藥物治療與調整生活作息與清潔護膚習慣,減少蠕形蟎蟲數量,皮膚狀況重新回到穩定的平衡,症狀終於逐漸好轉。

吳家華說明,新生兒的皮膚不帶有蠕形蟎蟲,多數人都是因與他人接觸而得到蠕形蟎蟲,當蠕形蟎蟲共生於人體皮膚後會存在於皮膚的毛囊及皮脂腺中,特別是臉部、頭部皮膚。牠們利用人類的皮脂生存,正常情況時會與皮膚達成平衡關係,當皮膚環境改變、不適當清潔與保養、免疫力失調、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都會導致平衡機制被破壞,進而造成蠕形蟎蟲增生,引發皮膚發炎等一系列症狀。



蠕形蟎蟲危機謹慎預防

蠕形蟎蟲症引發的症狀包含毛孔粗大伴隨粗糙脫屑、紅斑、丘疹、膿皰,皮膚敏感、溼疹樣變化,可能伴隨著搔癢、灼熱的感覺,其中以毛孔粗大伴隨粗糙脫屑的「毛孔性糠疹」是最常見的形態,皮膚會有砂紙、橘皮樣的變化;有些症狀容易被誤以為是毛囊炎、溼疹,若自行使用一般藥膏,不僅無法殺死蠕形蟎蟲,還可能致使症狀惡化,建議若有上述狀況,應儘早就醫,由皮膚科專科醫師依據臨床經驗,輔以顯微鏡檢查幫助確診。




歡慶好友破5,000人!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填問卷抽獎送5,000元禮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 記者:本文獲 授權轉載,原文為:臉部脫皮、起屑別顧著保濕! 蠕形蟎蟲恐怕已經找上你
  • 更多健康新聞 »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