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型肝炎合併「代謝異常」要注意!台大研究:罹癌、死亡風險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肝病在台灣被稱為「國病」,台大醫院日前公布兩項針對B、C型肝炎的最新研究,研究發現,B型肝炎患者若同時合併三種以上代謝疾病,死亡風險將攀升至兩倍以上;但若僅有「單純脂肪肝」,死亡風險反而下降。另一項研究則指出,C型肝炎患者若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即使清除病毒後,罹患肝細胞癌的風險仍較高。



台大醫院高嘉宏副院長表示,過去肝病在台灣相當盛行,許多國人在經歷慢性肝炎、肝硬化到肝癌的三部曲後走向死亡,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都是重大的損失。過去慢性B、C型肝炎較為常見,不過近年代謝異常脂肪肝病的盛行率也在增加。這些疾病之間的關聯性先前較少受到重視,因此台大團隊對此進行深入研究,並希望藉由研究結果提高國人對上述疾病的意識。這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均發表於在國際頂尖期刊《肝病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



B肝合併代謝異常 死亡風險增兩倍!僅「單純脂肪肝」風險反下降



台大醫院內科部蘇東弘醫師指出,B型肝炎是肝硬化與肝癌的主因,影響全球超過3億人。台大醫院肝炎團隊針對院內一萬多名B肝患者,進行長達15年的資料追蹤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若患者合併代謝異常,如糖尿病、高血壓、過重肥胖等,死亡率將顯著增加;合併的代謝異常越多,死亡風險越高。當患者同時合併三種以上代謝疾病時,死亡風險更是提高至兩倍以上。



蘇東弘醫師進一步說明,若患者在追蹤期間才出現糖尿病、高血壓,或體重由正常變為過重,死亡率同樣會增加。其中,「糖尿病」影響最大,糖化血色素越高,死亡風險也會顯著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意外發現,若B肝患者僅有單純脂肪肝,未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過重肥胖等其他代謝異常,長期死亡風險反而下降約五成。



▲研究意外發現,若B肝患者僅有單純脂肪肝,未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過重肥胖等其他代謝異常,長期死亡風險反而下降約五成。(圖/台大醫院提供)



對此,台大醫院內科部黃上秦醫師解釋,脂肪肝可能有助於清除B肝病毒、減少病毒複製,從而降低肝癌和肝硬化的風險,此外,肌少症是預後不良的指標,而脂肪肝患者較少出現肌少症,可能與較低的死亡風險有關。但醫師強調,超過9成的B肝合併脂肪肝患者都伴有代謝異常,不建議刻意營造脂肪肝。不過,這項發現的作用機轉值得進一步研究,未來可望應用於新藥開發。



C肝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 清除病毒後罹癌風險仍較高



C型肝炎感染為導致肝硬化、肝臟衰竭、與肝細胞癌的主要因子。台大胃腸肝膽科劉振驊醫師指出,C型肝炎患者有約40%至86%同時罹患脂肪肝,可見C型肝炎感染與脂肪肝病的形成密切相關。雖然目前C型肝炎治療效果顯著,但C肝病患若合併其他肝臟疾病,仍可能使肝臟疾病惡化,而導致相關併發症與死亡。



劉振驊醫師說明,「代謝異常脂肪肝病」的定義為影像學診斷為脂肪肝,且合併至少一個心臟代謝風險因子,包含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台大研究團隊於2014至2023年間,針對1598位患者進行分析,其中42.5%患者在成功清除C型肝炎後,有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經過平均約5年的觀察,研究團隊發現,合併有代謝異常脂肪肝病的患者,每年肝細胞癌的發生率約2.41%,比沒有代謝異常脂肪肝病的患者風險要高。



代謝異常影響肝病患者健康 醫籲加強自我管理、定期追蹤檢查



透過上述兩項研究可見,代謝異常如糖尿病、高血壓及過重肥胖等,對肝病患者的健康影響重大。除了治療肝炎病毒,妥善管理代謝症候群、維持健康體重與飲食習慣,並定期追蹤肝功能,都能有效降低肝硬化、肝癌等併發症風險,進而改善預後。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劉俊人教授也強調,肝病患者應注重自我健康管理,定期追蹤肝功能和進行肝臟超音波檢查,以及早發現肝硬化及肝癌。同時也要重視代謝異常問題,一旦出現血壓、血糖、體重或血脂異常,要及早就醫,並配合醫師的建議進行生活調整與治療。


【延伸閱讀】

人過中年飲食習慣要改!養成「6大好習慣」遠離脂肪肝

靠「吃」跟脂肪肝說再見!營養師推「10種食材」消脂護肝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3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