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鬧事民主笑話 民進黨「大罷免」竟來自總統授意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號召全台發起「大罷免」,青鳥四處引戰,社會對立、劍拔弩張,不但堪稱台灣史上之最,放諸國際也是奇觀。柯建銘當家鬧事,一開始大家當他是不甘寂寞的臨去秋波,沒想到在行政院明攻暗助下,聲勢愈見浩大。柯建銘終於坦承,這是與總統賴清德及行政院長卓榮泰協商後的戰略布局。民進黨為謀一黨之私,不惜撕裂人民情感,除了可能對國民黨立委構成壓力,也對台灣民主帶來負面衝擊。



在民進黨的鼓吹與仇恨動員之下,全台「大罷免」似乎煞有其事,搞得沸沸揚揚。依照柯建銘吃了誠實豆沙包的言論來看,「大罷免」並非一時興起,而是早有預謀的政治操作。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坦承,這是與賴清德、卓榮泰共同討論,並經過「設定議題、引領議題、再翻盤」等戰略考量。這種步步為營的佈局,顯示民進黨不只是單純的政策攻防,而是將罷免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試圖藉此動員基本盤,反制藍白聯盟在國會的優勢。



賴清德身為總統,雖然尚未親自出面主導罷免行動,但根據柯建銘的說法,「最大咖出場一定放在壓軸」,也就是說,賴清德很可能會在關鍵時刻親自站上火線,號召支持者響應罷免行動。如此一來,這場政治戲碼將由幕後轉為台前,使得總統直接參與國會攻防,模糊行政與立法權的界線。



罷免權原是民主體制中的一項重要設計,賦予選民在立委嚴重違反民意時的制衡工具。然而,當政黨將罷免當作政治攻擊的工具,甚至視為扳回國會劣勢的手段時,這將使民主機制淪為政黨鬥爭的籌碼,進而削弱立法機關的獨立性。



以此次「大罷免」的鋪陳來看,民進黨的目標不僅在於個別立委,而是要讓整個政治局勢陷入對立,塑造「國家安全受威脅」的氛圍,進而激發綠營支持者的危機感,讓選民重新凝聚在民進黨旗下。這種操作方式與過去韓國瑜被罷免時的政治動員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不同的是,韓國瑜罷免案是基於市政施政不滿,而此次罷免行動的正當性卻較為薄弱,更多是出於政黨利益的考量。



為了鋪陳罷免的正當性,民進黨不放過任何社會議題,無論什麼事都無限上綱,怪罪預算刪減。行政院從過年前哭窮、喊到年後。開春以來,賴總統藉由數起意外事件,加入為大罷免增添柴火的行列;前往醫院探視新光三越百貨氣爆傷者,府方刻意強調慰問金「大縮水」,將責任歸咎於藍白刪減國務機要費,營造在野黨冷血印象。同樣地,勇鷹高教機失事,賴清德迅速連結到國防預算被刪,呼籲立院全面支持國防經費,試圖將軍方的不幸事件與藍白的財政決策掛鉤,強化政府「被打壓」的形象。



民進黨的「大罷免」策略雖然企圖凝聚支持者,但這種高度政治性的操作也可能帶來反效果。選民不見得願意為政黨鬥爭埋單,進一步打擊綠營士氣。另一方面,國民黨勢必被迫以罷制罷,台灣陷入政治惡鬥,勞民傷財且延誤國事,所以的傷害僅僅為了民進黨要扳回一黨獨大局面。



最令人無法接受的是,這場擾民、內耗的政治鬥爭竟然是由民進黨從上而下共同謀定。原來「番顛」的不是只有柯總召。如柯所言,「做這種大事,怎可能不跟總統、行政院長溝通?」、「怎麼設定議題、把議題轉到旁邊、再翻盤,都有橋段的」。



賴總統上任以來,屢次喊話「團結合作」,原來都是假的。從總統府到行政院,不惜犧牲民眾利益或在人民的傷口上灑鹽,欺騙人民情感,骨子裡只有政黨私心。有如此好鬥、愛演的執政黨,政治紛爭如何平息,當家翻桌鬧事,台灣恐將陷入更加對立的政治環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