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環境教育界最高榮耀第9屆國家環境教育獎揭曉

【民眾網黃楸玲/台北報導】



「第9屆國家環境教育獎」於6月26日舉行頒獎典禮,6組特優分別由「蘭陽博物館」、「和平工業港公司」、「宜蘭縣岳明國民中小學」、「洪明仕君」、「佛光山寺」、「嘉義縣好美社區」等6名獲獎者獲得。



環境部彭啓明部長在頒獎時特別感謝所有獲獎者對保護環境的付出與貢獻,也表示環境部除了會改善環境的污染,也會透過環境教育來促使民眾更加關注環境問題,更採取相關行動。尤其環境部正積極推動淨零與綠色成長行動之時,更有賴社會各界一起來努力。立法委員蔡易餘更在頒獎嘉義好美社區時現身,向鄉親獻上祝福,勉勵發揮在地力量。



「臺灣有你真好!」此次得獎者是從近200組參賽者中最後選出了6組特優及30組優等獎。環境部表示,已舉辦9屆的國家環境教育獎包含「機關(構)」、「民營事業」、「學校」、「個人」、「團體」及「社區」等6個組別,評審委員都必須在被參選者感人且激勵人心的表現感動的情緒中,費盡心思的選出特優及優等名單。



本屆各組獲得特優者例如蘭陽博物館結合宜蘭60個博物館家族共同推動「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以及結合觀光業、社區及學校等資源,以公私協力推動海洋教育,並用地方培力、podcast等多元方式強化環境教育推廣;和平工業港公司用20年堅持的環保帶來自然的餽贈,積極推動港區內珊瑚復育,和平港也是臺灣第一座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港口;宜蘭的岳明國民中小學以策略聯盟方式整合周邊學校、社區與企業資源,推動「自造海洋舟」等里海經濟,提供永續經營辦學基金,也帶動其他學校仿效。



新竹市政府的洪明仕副處長,具備生態保育及產業發展專業,是一位具有熱忱與活力的環境教育講師,他推廣公私協力的作法也是公部門的優質典範;佛光山寺以「教遇、教育、教癒」三部曲推動環境教育,對內辦理減碳,對外推廣淨零、文化及食農教育等,發揮社會影響力來淨化人心;嘉義的好美社區用9年的時間進行「築籬擋沙」計畫,擴展了25公頃沙灘地,他們的故事也成為全球百大目的地永續故事。



彭啓明部長提到,其實每一個獲獎者也都有精彩感人的環境教育績優事蹟,不管是回鄉圓一個在地環境創生的夢,或是創辦全臺唯一野菜學校,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與貢獻,都是相當值得給予肯定與敬佩,並成為學習典範。也希望這些故事能因此引發連鎖效應,讓更多的人投入環境教育,體現「環境要更好,教育不能少」的理念,共同創造一個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的美好臺灣。



「每次審查過程都是深深的感動。」社區組召集人張子超表示,例如基隆信義智慧社區集體發揮熟齡智慧守護河川、推動循環經濟,擁有4、5千眾多居民且含括工業區、綠電區的桃園觀音樹林社區從公害防治為起點打造全國第一座自主防災生態社區。位在淺山的雲林古坑大埔社區,打造環境友善農業,傳承農業也發展環境教育,不僅擁有舒適的生活品質,青年也陸續返鄉。嘉義布袋好美社區不僅有植樹護沙行動,也打造出水漾森林、低碳社區,堪稱景美人更美,一生必須去拜訪一次。屏東內埔隘寮社區串連鄰近社區,結合長照發展地方創生展現活力,台東達魯馬克部落,在傳承傳統文化中進行永續發展,更是臺灣的驕傲。



團體組召集人康世芳則表示,得獎者有如佛光山、齊柏林基金會的大型團體,亦有默默耕耘的在地團體,都是很優質的平台,能吸引鼓勵更多民眾接觸環境教育,並加入行動。



「你們不僅都在為土地貢獻,更帶領了一群同樣熱情的伙伴,展現對土地的愛,今天不只要表彰你們、更要肯定與感謝。」,個人組召集人林耀國表示,得獎者有飄洋過海到離島發展海洋品牌的青年、也有遠度重洋到極地紀錄冰川溶解影像的大老闆,公務之外醉心生態保育的公務員、還有在地方推動社區營造,更有長年投入原住民野菜研究、保種,推動教育平台的野菜學院校長。



臺灣環境教育界最高榮耀第9屆國家環境教育獎揭曉

第9屆國家環境教育獎頒獎典禮(記者黃楸玲/攝影)


更多新聞報導:

2022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達史上最高 我國落實能源轉型 排放量下降

無機資源循環研討會 成功個案的擴散 共創循環經濟價值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