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消毒「哩」免驚!3不原則輕鬆配合
承辦單位:水質病媒管制科
發稿日期:114年2月21日
聯絡人:林志芳科長
聯絡電話:0975-811-719
為防範各式病媒蚊蟲孳生,臺北市環保局定期針對鄰里公共環境進行消毒作業。然部分民眾對於噴藥作業仍存有安全性及殘留性等疑慮,環保局強調,環境用藥只要依據標示方法正確使用,民眾不需過度憂慮。
環保局表示,該局進行環境消毒作業所使用的防治藥劑,主要分為除蟲菊酯類及有機磷類兩大種,且皆為經環境部認證許可的藥劑,對蚊蟲具擊昏、致死效果,對人類及寵物毒性極低(對昆蟲及魚類毒性較高),民眾毋須過度恐慌。此外,在外如遇噴消作業值勤人員,民眾應保持3不原則:不靠近、不攀談、不驚慌,以確保消毒工作順利進行。
環保局指出,除蟲菊酯類殺蟲劑對多數哺乳類動物的急毒性較有機磷類為低,但是卻對於昆蟲的殺滅效果極佳,且除蟲菊酯類具有擊昏效果,可有效立即阻斷病媒蚊活動,是室內外常用的化學防治藥劑種類;而有機磷類殘效性較佳,施藥後藥劑會停留在物體或植物表面,待病媒蚊蟲停留或經過,便會因接觸藥劑而死亡,因此多用於日常戶外防治。如果噴藥後沒有看到昆蟲病媒的屍體可能是藥劑作用機制不同,並非效力不足,請民眾安心。
環保局說明,該局113年度臺北市全市戶外環境噴藥共計完成2,283里次,施噴藥劑面積達2,214萬餘平方公尺;因應病媒蚊高峰期來臨,自5月起,各里噴藥頻率將由每3個月1次提升為每2月1次。
環保局呼籲,噴藥並非病媒防治的根本,且頻繁用藥也有產生抗藥性的疑慮,唯有時常進行居家環境整理、落實「巡、倒、清、刷」,清除孳生源,才能打造更安心、健康的居住環境。
- 記者:台北市政府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