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府持續監控頭前溪水質 保障民眾飲水安全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竹縣府持續監控頭前溪水質 保障民眾飲水安全

頭前溪是新竹地區主要民生用水主要來源之一,新竹縣政府環保局透過近期中央數據計算,頭前溪流域的RPI(河川污染指數)均於2以下,屬「未(稍)污染程度」,在全國26條中央轄管河川排名第2名,檢測結果均符合飲用水源水質標準。為確保新竹縣自來水地區的飲用水水質安全,新竹縣政府環保局定期監測頭前溪水域水質,並每年協助環境部對頭前溪水域水質難檢測的重金屬、農藥、新興污染物項目進行抽驗,嚴格把關縣民的飲用水水質。

環保局於頭前溪流域設置有2處水質連續自動監測站,包含主流上的興隆大橋測站(隆恩堰取水口旁),及支流的鹿寮坑溪鐵橋測站(鹿寮坑溪匯入頭前溪前),自動監測項目涵蓋水質基本測項及河川污染指數各測項,自2022年4月啟用連續自動監測至今,兩處自動監測站的河川污染指數,皆以未(稍)受污染為主。僅有極少數時段,因受大雨沖刷上游泥砂造成懸浮固體升高,使該時段河川污染指數短暫轉為輕度污染,此屬環境天候因素造成。


竹縣府持續監控頭前溪水質 保障民眾飲水安全

縣府持續監控頭前溪水質

針對頭前溪底泥遭污染影響飲用水水質一節,環保局回覆說明表示,研究團隊於頭前溪上中游的油羅溪馬胎段、鹿寮坑溪與湳雅取水口和隆恩堰取水口等4處,採樣河川表層與深層底泥,採樣結果重金屬鎳含量普遍超過底泥品質指標下限值(鎳為24.0 mg/kg),考量污染物質會吸附也會脫附,檢測結果可用以檢視長期累積的複合性污染源。

環保局亦表示,惟參考國家環境研究院底泥中金屬檢測方法,概以強酸進行消化後測定。但現實環境中,頭前溪水質pH約為6~8之間,底泥中重金屬以固體型式存在吸附於底泥中,並不易直接脫附、溶解進入河水,造成水質惡化,並且各主管機關亦針對取水口水源及處理後水質嚴格把關,在淨水系統中以混凝、膠凝、沉澱二級處理將水中污染物去除,實際上底泥中重金屬經淨水程序後,無論以固態、離子型態均難以直接影響自來水水質,民眾可安心使用。

更多新聞推薦

馬辦轟賴「兩岸互不隸屬」玩文字遊戲騙外國人 民進黨:背離台灣主流民意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