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岡國小舉辦「客家鹹菜季」 展現先民智慧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龍岡國小舉辦「客家鹹菜季」 展現先民智慧](/newsdata/public/taiwanhot/20250214/73950338002245221016.jpg)
桃園市教育局重視本土語言的推展與文化傳承,除積極推動各項客語推廣計畫,並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客家語言與文化。為落實這一政策,龍岡國小於本學年度舉辦「客家鹹菜季」系列活動,將農事教育與客家文化學習結合,讓學生透過親手製作客家鹹菜,深刻體會客家人的智慧與飲食文化之美。
光輝十月,三年級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種植芥菜。經過兩個月的悉心照料,隆冬十二月可採收之際,學校首先為幼兒園的孩子們舉辦「雪裡紅漢堡」製作活動。幼兒園小朋友親自參與拔芥菜、清洗、晾曬的過程,並由高年級學生協助完成「雪裡紅」的醃製,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製作出一道美味的「雪裡紅漢堡」。這樣的體驗不僅讓幼兒園學生了解食材來源,也讓高年級學生培養責任感與團隊合作精神。
「鹹菜超人」四變身龍岡國小舉辦「客家鹹菜季」 展現先民智慧
此外,學校特別邀請客家文化專家--邱新春老師蒞校,為學生進行專題講座,詳細講解客家鹹菜的起源、種類及其在客家料理中的應用與特色。邱老師指出,客家人因地處山區,為延長蔬菜保存時間,發展出獨特的醃漬技術,使鹹菜成為日常食材之一,並在農忙時期成為方便的下飯配菜。鹹菜的醃製技術不僅傳承了客家人勤儉耐勞的精神,也展現其珍惜食材、善於利用資源的智慧。
「鹹菜超人」四變身龍岡國小舉辦「客家鹹菜季」 展現先民智慧
除了醃製雪裡紅,三年級學生亦親手醃製傳統鹹菜。他們先將芥菜放置校園廣場日曬數天,接著撒鹽搓揉、壓實發酵,使其轉化為客家庄中常見的鹹菜。由於傳統工具取得不易,學生靈活運用整理箱取代醃缸,以塑膠袋裝水取代壓石,展現巧思與應變能力。
邱新春老師進一步說明,客家鹹菜依醃製時間不同,會有四種不同的成品,猶如超人的四種變身。從醃製1-3天,仍保留脆嫩口感的雪裡紅;到發酵約一個月,酸香可口的鹹菜(酸菜);經過晾曬3-6個月後,變為風味濃郁、耐儲存的福菜(覆菜);最後經日曬壓實,轉變為鹹香帶甜且適合長期保存的梅乾菜。邱老師說道:「醃漬鹹菜就像超人四段變身,充分展現客家人珍惜食材的智慧。」
「鹹菜超人」四變身龍岡國小舉辦「客家鹹菜季」 展現先民智慧
本次活動,學校特別邀請謝美英議員參與,由客家藝文社學生陳暄霓向議員介紹客家鹹菜季活動。議員肯定龍岡國小對客家文化推廣的努力,並強調這類活動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彭康助校長回顧去年舉辦的親子醃製鹹菜活動,認為親子共學更具傳承意義。活動中,家長與孩子們共同動手處理芥菜,並結合傳統作法,以套上塑膠袋的方式,用腳踩踏芥菜使其脫水,最後放入醃缸完成醃製,讓孩子們在實作中深刻體會客家文化。
彭校長表示龍岡國小即將搬遷,學校特別規劃【客家學校愛搬屋】系列活動,迎接轉型時刻。今年3月26日,學校將舉辦「食酸菜湯」演唱會,邀請知名客家歌手陳永淘(阿淘哥)蒞校演出,並免費開放給所有熱愛客家文化的民眾參加。這場音樂會不僅是客家鹹菜季的壓軸活動,也象徵龍岡國小對客家文化傳承的持續努力。
「鹹菜超人」四變身龍岡國小舉辦「客家鹹菜季」 展現先民智慧
桃園市教育局表示,龍岡國小的「客家鹹菜季」的核心理念在於透過實作與體驗式學習,加深學生對客家傳統飲食文化的理解,從而學習客家文化與語言。教育局強調,未來將持續輔導各校開展類似文化活動,深化本土語言教育,讓客家文化得以在新世代中傳承與發揚,打造真正的客語生活學校。
更多新聞推薦
● 「跟著皇太子遊臺南」走讀之旅 2/18開放網路報名- 記者: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