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減碳實際作為 落實碳管理 必先碳盤查

開發商減碳實際作為 落實碳管理 必先碳盤查

為了追上未來ESG大時代的低碳腳步,近年不少開發商跟上這波綠建築風潮,然而不論是誤會名詞的根本定義,抑或錯認標章對於減碳的價值,對於減少排放溫室氣體以達環境永續而言,並無助益,甚至努力錯了方向。

文/王奕淳 攝影/羅劍明



「幫我蓋一個ESG建築。」這句話乍聽之下似乎沒什麼毛病,畢竟ESG這詞近年正火,無論是報章雜誌,或是企業行號的官宣文案裡都經常出現,然而當開發商向建築師提出這樣的要求時,聽在他們耳裡,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烏龍」需求。



減碳如同剝洋蔥



辦公室就坐落在富邦「起家厝」富邦產險大樓旁巷內的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品牌長謝偉士站在事務所外,隔著工程圍籬跟我們說起,這棟獲得全球第一個UL2799廢棄物零填埋金級認證的拆除工程,當初拆除時他見證它是如何一步一步進行的,謝偉士邊說雙手邊示意比劃,仿佛拆除工程的減碳如同剝洋蔥,必須一層一層剝到核心。



開發商減碳實際作為 落實碳管理 必先碳盤查
謝偉士分享為達拆除工程減碳,需如同剝洋蔥般,一層一層直到核心。


事實上,營建業若真想減碳,還真須要對其根本定義有所了解,否則無論在態度或行為面,都有可能再發生像上述這樣尷尬的對話,甚至本末倒置、努力錯了方向。



尤其在永續意識抬頭、資訊爆炸的年代裡,俯拾即是的新名詞不免令人混淆,發生內行人一聽就備感疑惑的窘境。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也指出,現階段許多新建案標榜的綠建築,開發商其實也只是看重標章換取的容積獎勵,對於背後真正訴求的永續觀念不甚關心。



甚至不少開發商以銷售綠建築建案,來包裝公司ESG形象,然而進一步了解,卻未見該公司有做ESG永續報告書,或是碳盤查、碳管理等行為,不禁令人質疑是否有「漂綠」的嫌疑,甚至有業者此次也婉拒《住展雜誌》的邀訪,細問之下,擔心的理由都如出一轍──被看破手腳。



多數中小型業者未被規範



目前我國經環保署與金管會要求完成盤查的行業別,包含發電業、鋼鐵業、石油煉製業、水泥業、半導體業、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以及直接與電力間接每年直接碳排量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製造業,以及資本額10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可看出多數中小型的建築營造業尚未成為規範對象。



即便如此,也可能因為未來政府擴大規範範圍,或現今合作的跨國企業、國內產業供應鏈的要求,仍需著手碳盤查,以擬定減碳策略。



缺少碳盤查 缺少競爭力



開發商減碳實際作為 落實碳管理 必先碳盤查
國產建材因應國際客戶需求,引進電動混凝土車,持續邁向碳中和。(國產建材官網)


知名跨國公司蘋果就曾表示,將於2030年以前,全製造供應鏈達到二氧化碳製造與消除的正負抵銷率達100%。「台積電也要求國內混凝土主力供應商國產建材實業,必須使用電動混凝土車。」謝偉士補充。



為提高全球碳競爭力,國產建材實業全集團超前部署,包括旗下的國產建材集團、全台分公司、全台各混凝土廠等,一起獲得英國標準協會BSI所頒發的溫室氣體盤查驗證(ISO14064-1,即碳盤查認證),邁向碳中和目標,更因應台積電綠色供應鏈需求,今年初成功引進全台第一輛電動混凝土車。



另外,國內企業表態將深化永續供應商管理力道,水泥業龍頭台灣水泥便是其中之一。根據該公司的永續報告書,已訂定「廠購供應者評估辦法」及「台泥供應永續問卷」,針對既有供應商進行評鑑,也要求新供應商在簽約合作之前,便已符合永續相關要求。



為此台泥大家長張安平表示願意幫助供應商,透過「以大帶小」來推動碳盤查,若供應商不配合碳排數據的收集及調查,則將終止彼此往來關係,被剔除在外。由此可知,若企業傾向維持或爭取與其他企業的合作關係,在落實減碳計劃之前必經的「碳盤查」可謂重中之重。



眾多碳名詞 相似相異之處



開發商減碳實際作為 落實碳管理 必先碳盤查

那麼,因應溫室效應議題而生的「碳管理」、「碳盤查」等概念,這些與「碳足跡」雖有相近之處,但不盡相同,各自又代表什麼意義呢?



先講「碳管理」,是將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加以控制甚至減少,進而降低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一連串策略,而「碳盤查」便是其中的許多步驟之一。



如同減重前須先秤重,才能針對自身體重擬定相關計畫,為了達成減碳效益,企業首先也得經過碳盤查統計排碳量,才能了解自身排碳結構,並覺察減碳潛力,以便日後針對排放的熱點規劃減碳方法。



碳盤查項目包山包海



而提及碳排放量的統計,「碳足跡」也時有所聞,但兩者之間的關係其實截然不同。碳足跡是指「產品」或「服務」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換言之,包含原料開採、製造、加工,甚至到回收的整個過程,所有的碳排放量都屬碳足跡的統計範圍。



而碳盤查則是以「企業」、「組織」作為調查對象,計算營運中所有活動的直接或間接碳排放量,如採購、生產、銷售、供應、運輸,以及員工上下班、出差通勤等,依據不同定義,一般可劃分為三個範疇,如圖。



有了這樣的概念之後,開發商所推出的綠建築案,僅只代表該建案的碳足跡,因此開發商減碳實際作為,必先碳盤查,才可真正落實企業的碳管理。



開發商減碳實際作為 落實碳管理 必先碳盤查

開發商減碳實際作為 落實碳管理 必先碳盤查

量完體重 才知道該怎麼減



開發商減碳實際作為 落實碳管理 必先碳盤查
張羣培分享事務所透過定期舉辦交通減碳日,實際達成通勤產生的碳排量。


一但完成碳盤查(量完體重),了解自身排碳結構之後(數據分析),才可擬定減碳策略的實際作為。如某營造業透過將碳盤查邊界訂為公司總部及各營建工地,統計2022年用電量,找出可降低碳排的機會,從而加速使用綠色建材、碳排減量的機具,並優先選擇有實質減碳作為的廠商作為合作對象。



還有如某集團結合旗下建設公司與營造廠進行碳盤查,得出碳排放主要來自各工務所、工地的照明、空調設備等,藉此制定未來碳減量專案,其中包含採用節能照明燈具、冰水主機與電梯接更換節能設備。除上述節電措施,也持續推動資源回收、廢棄物減量,藉此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碳排計算範疇大至工業機具,小至日常通勤,據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資深永續規劃師、同時也是低碳建築聯盟評估專家的張羣培分享,為響應減碳,潘冀定期舉辦交通減碳日,透過改變日常較多碳排的通勤方式,以步行、自行車甚至滑板等取代,減少碳排量42.84公斤二氧化碳當量,佔比高達56%。



落實減碳作為 碳盤查先行



綜上,因應全球減碳趨勢,不論是國際間,抑或各國內的企業,相關碳排責任無可避免,碳盤查更是落實碳管理這般實際作為的初步關鍵,現行制度下其實已有部分企業做為先驅紛紛投入,也獲得階段性收穫,對於其他尚未涉足減碳議題的各行各業,毋寧是效仿學習的適合對象。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開發商減碳實際作為 落實碳管理 必先碳盤查



最新房產新聞
人氣房產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