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新不買舊大錯特錯?打炒房中古屋不敗,老屋優勢5重點!

中古屋惜售買不到,為什麼中古屋能夠保值,地點是關鍵。(圖片來源覽山不用早)
隨著房市交易量下降,首當其衝在預售屋與新成屋的交易量,反觀中古屋惜售潮,房仲想賣好物件都沒有房子可賣「有價無量」,只要有新委售馬上就售出,為什麼新舊屋市場會落差這麼大?中古屋老屋魅力在哪?讓樂屋網告訴你。
▌01|房價低於新屋
近幾年因為 COVID-19 影響,導致營建原物料、人力、購地成本提高,加上建商推案會參考地區周邊實價登錄,新屋價格一定比老屋價格貴 1.5~2 倍,若加上重劃區議題與比價效應,即便是預售屋,越接近完工日價格會逐步墊高。
▌02|坪效優於大樓
只要有電梯,必然有公共空間問題,沒有電梯的老屋如公寓,坪數就如權狀上所寫實實在在,實際可用面積大,不會有花錢買大公設小公設的情況,即便是華廈,算入公共梯間和電梯公設比仍是低於大樓。
舉例來說,同樣權狀 30 坪的房子,不同公設比,室內坪數與房屋總價就有差,試算如下:
公寓(公設比 7%)
室內 28 坪,權狀 30 坪 x 30萬/坪 =總價 900 萬
大樓(公設比 35%)
室內 19.5 坪,權狀 30 坪 x 30萬/坪 =總價 900 萬
公設 10.5 坪, 10.5 坪 x 30萬/坪 =315 萬
→房貸中有 315 萬用在購買公共設施,無法私人使用。
從上述試算可知,大樓若也要住到室內 28 坪,須購買到權狀 43.1 坪的大樓,還要額外負擔 393 萬(總價1,293萬),相比之下公寓的總價坪效優於大樓。
▌03|抗通膨保值佳
房市交易量下滑,通常最先衝擊新建案與重劃區預售屋,因為交通與生活機能尚未到位,容易產生價格下修調整的情況;中古屋因為較早發展,交通、生活機能發展成熟,自住需求高於投資需求,房屋價格能支撐不易跌價,保值性佳能抗通膨。
即便是屋齡高的老屋,若坐落在市中心捷運站旁,房貸還有可能貸至八成,因為銀行鑑價覺得房屋殘值足以申貸。若購買的是 30 年以上老屋,地段好甚至有機會參與都市更新,老屋重建單價直接翻倍。另外,老屋的房屋稅與持有稅相對於新成屋低,額外能省下一筆開銷。
▌04|交通機能方便
影響中古屋價格的主要因素在地點,郊區的中古屋通常實價登錄(成交價)與開價差距不大,但是市中心的中古屋價格因為地點好,交通、生活機能方便,屋主售價都會刻意喊高,有較大的議價空間,房屋開價往往能有 7~8 折的砍價機會。
- 記者:樂屋網
- 更多房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