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轉型營利結構計畫 OpenAI持續維持非營利控股模式

[周刊王CTWANT] 人工智慧公司OpenAI於5日宣布,將持續由其非營利母公司掌控整體運營,同時推動原先所提出的營利部門架構調整,以便在不違背創立宗旨的前提下,吸引更多資金投入AI發展。之所以會有如此決策,是外界對公司治理與使命偏離的批評聲浪不斷,包括馬斯克(Elon Musk)提起的訴訟,指控OpenAI偏離其「為全人類福祉開發人工智慧」的創立承諾。
綜合外媒報導指出,OpenAI在官方部落格發文表示,經過與來自加州與德拉瓦州(Delaware)檢察總長辦公室的協商、以及公民領袖的建議討論後,公司決定由非營利機構繼續掌控主導權。OpenAI也表示,將與微軟(Microsoft)等主要合作夥伴、新任非營利董事會成員與監管機構密切合作,推進新的公司治理框架。
其實早在2023年12月,OpenAI便首次公開提出將組織重組為「公共利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的構想,理由是此一轉型將使其有機會「籌得超過原本預期更多的資金」,同時擺脫目前非營利母公司所加諸的發展限制。然而此舉也引起各界質疑,擔心公司是否仍能公平處理非營利部門資產分配、以及在獲利與公共使命之間的平衡問題。
根據OpenAI最新的架構說明,其非營利母公司將繼續持有公共利益公司的主控權與主要股權。董事會主席泰勒(Bret Taylor)表示,此舉代表公司組織未來仍將維持「與目前架構極為相近」的形式。
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則表示,這是一個折衷方案「足以讓投資人感到滿意,因此他們仍願意在我們認為必要的程度上提供資金支持」。
阿特曼強調,在全球追求「人工通用智慧」(AGI)的成本愈發昂貴的當下,OpenAI必須設法強化資金動能。OpenAI曾在3月表示,將在由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領投的新一輪募資中籌措高達400億美元,企業估值達3000億美元,但該輪融資條件包含公司需於年底前完成營利化轉型。對於此次轉變是否會影響融資順利進行,軟銀與微軟目前尚未做出公開回應。
然而,市場分析意見分歧。D.A. Davidson分析師盧里亞(Gil Luria)表示,若OpenAI維持非營利控股的地位,可能會削弱其籌資效率「非營利組織的架構將限制資金回報的可能性,而這會削弱投資人投資OpenAI的意願。」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科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