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 FinTech》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暨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副教授廖世偉:分散決策,讓每個小單位都能基於數據做出明確的決策

《Hit FinTech》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暨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副教授廖世偉:分散決策,讓每個小單位都能基於數據做出明確的決策

「過去政府抽檢工廠時,工廠往往暫停排放廢水,且工廠也知道監測器在哪裡,但透過農學院老師在監測水域投放發明的數值包,體積小難以受到注意,將其放置需監測區域,大量環境數據被安全記錄在區塊鏈上。」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暨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副教授廖世偉,在第八屆《Hit FinTech》金融科技產業高峰會中表示。


廖世偉以「小區塊,大數據:三個案例」為題於峰會進行專題分享,他表示,在台大每學期都會開兩門課程,一門是區塊鏈與金融科技,另一門是AI與Big Data,因此在Blockchain與Big Data合稱2B,而小區塊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本質,大數據則引述Deloitte提出FinTech ABCD為AI、Blockchain、 Cloud、Big Data,而且ABCD都是大數據。


以產銷履歷出發,作為小區塊大數據的思維。廖世偉分享,回到台大任教後與農學院合作水質監測計畫,過去政府抽檢工廠時,工廠往往暫停排放廢水,且工廠也知道監測器在哪裡,但透過農學院老師在監測水域投放發明的數值包,體積小難以受到注意,將其放置需監測區域,大量環境數據被安全記錄在區塊鏈上。類似溯源系統也應用於牛仔褲製造業,團隊與卓也藍染牛仔褲合作,建立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追蹤系統,勾稽原物料流向。



《Hit FinTech》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暨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副教授廖世偉:分散決策,讓每個小單位都能基於數據做出明確的決策


第二個案例,廖世偉分享學生開發的共享經濟應用「raingo」共享雨傘。他描述,去年八月raingo上線,基於區塊鏈記錄每一把雨傘的使用數據,起因在於年輕團隊相信共享經濟,發現全台雨傘製造廠所剩無幾,並且生產成本高,因此希望可以協助台灣傘廠,從去年上線後到目前已經燒掉1億多元,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及生產關係的改變,所以堅持下去,今年4月起在全聯門口加碼佈點。


最後一個案例則提到黃子佼創意私房事件,讓大家注意到區塊鏈的金流事實上更透明可分析,這就是Bitcoin blockchain 以及 Blockchain data analytics。


廖世偉指出,小區塊大數據在於分散決策,賦予每個節點自主權,避免中央單位獨攬資訊,才能真正發揮能量。


擁有史丹佛大學博士學位的廖世偉,過去曾在美國矽谷工作長達22年,並任職過Intel、Google等科技巨頭公司,更是Android Compiler、Virtual Machine、RenderScript Engine的原作者之一,約十年前他先在史丹佛大學,展開區塊鏈與科技金融研究,並於2015年返回臺灣大學,領先全台學界陸續開設區塊鏈及FinTech等課程,致力培育相關本土人才,也因此有了「區塊鏈傳教士」的稱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