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線體自我修復 密技原來是這招



粒線體自我修復 密技原來是這招


日前,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病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粒線體內膜褶皺上,擁有快速且短暫的重塑機制,即當這些褶皺若有部分受損,粒線體將啟動一套自我修復的機轉,來避免其損傷擴大。


記者/劉閔




日前,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病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粒線體內膜褶皺(mitochondrial cristae)上,擁有快速且短暫的重塑機制,即當這些褶皺若有部分受損,粒線體將啟動一套自我修復的機轉,來避免其損傷擴大。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上。





粒線體自我修復 密技原來是這招
加拿大多倫多病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粒線體內膜褶皺上,擁有快速且短暫的重塑機制。(圖/123RF)



粒線體自帶重塑機制




被譽為「細胞發電廠」的粒線體,擁有內膜和外膜的雙層膜構造,其中內膜褶皺能增加表面積以加速呼吸作用的化學反應,而褶皺中每個凸起如山脊的部位,皆可作為獨立的能量產出單位,且會不時經歷短暫的重塑現象。然而一直以來,科學家對於該現象的成因仍不清楚。




更多新聞:帕金森氏症怕跌倒 AR眼鏡來幫忙




醫學界首次發現粒線體能力




然而經由多倫多病童醫院細胞生物學計畫的團隊研究發現,該現象可將受損的內膜凸起處向外擠壓外膜、釋放出粒線體後,最後再由細胞質內的溶酶體分解該受損的粒線體部分內膜,藉此防止傷害擴散到粒線體的其餘部份。該項過程被其命名為「內膜衍生囊泡」(VDIM)。研究人員表示,這是科學界首次發現粒線體這項「排除廢物以維持其健康」的能力,而該現象對每個人如何維持整體健康和長壽顯然格外重要。




團隊也認為,這項機轉能針對以粒線體功能障礙為特徵的疾病,如感染、脂肪肝疾病、老化、神經退化性疾病以及癌症等,並提供新的診斷和治療見解。此外,若未來可以改變VDIM的現象,或許將可改善這些疾病所引起的症狀。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這篇文章 粒線體自我修復 密技原來是這招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