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餾技術」引發版權爭議 AI抄襲AI挑戰智慧財產權
最近,OpenAI指控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透過「蒸餾技術」(Distillation)複製其AI模型,涉嫌違反使用條款並可能侵犯版權。這起事件突顯出在AI產業競爭中,如何界定合法與非法的法律與倫理問題。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進步,智慧財產權的爭議也越來越激烈。最近,OpenAI指控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透過「蒸餾技術」(Distillation)複製其AI模型,涉嫌違反使用條款並可能侵犯版權。這起事件突顯出在AI產業競爭中,如何界定合法與非法的法律與倫理問題。
[caption id="attachment_165784" align="alignnone" width="1200"]
OpenAI指控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透過「蒸餾技術」(Distillation)複製其AI模型,涉嫌違反使用條款並可能侵犯版權。(示意圖/123RF)[/caption]
隨著技術不斷演變,企業在創新與智慧財產權保護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AI版權爭議是否會影響產業發展?「蒸餾技術」是否屬於侵權行為?這些問題待清晰的法律規範來解答。
蒸餾技術與AI版權爭議
「蒸餾技術」是一種透過現有的AI模型來訓練新模型的方法,讓較小的模型在使用較少計算資源的情況下,達到類似的效能。DeepSeek就是利用這項技術訓練其AI產品R1,卻被OpenAI指控違反使用條款。
更多新聞:DeepSeek遭多國封殺!臺灣是否全面禁用 要看「這件事」
根據OpenAI的規定,用戶不得利用其AI產品的輸出來訓練競爭性模型,也不得進行逆向工程。不過,DeepSeek是否真的違反條款,仍需法律判斷。關於AI版權的爭議,核心問題在於,AI訓練數據是否能視為「原創作品」?如果其他AI生成的數據也能用來訓練新模型,如何劃定版權界線?
AI版權爭議的法律挑戰
AI版權爭議並非首次發生,如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曾經起訴OpenAI,指控其未經許可使用大量新聞報導來訓練AI模型,侵犯版權。OpenAI反駁稱,這屬於「合理使用」,因為AI訓練過程屬於學術研究與技術發展,並非為了直接複製內容供人類閱讀。
過去美國法院曾認為,若技術複製目的是為了實現功能性使用,而非單純再現內容,則符合「合理使用」標準。這使得AI產業的版權界線變得模糊。若DeepSeek能證明其使用OpenAI數據只是技術提升的一部分,是否可以用「合理使用」為依據進行辯護?這場爭議將對未來AI產業的競爭與法律規範產生重大影響。
AI版權法律框架的未來發展
目前,全球對於AI版權的法律框架仍缺乏明確規範,許多國家尚未對AI訓練數據的合法性提出具體指引,這讓AI企業在開發過程中面臨法律不確定性。未來,立法者需在鼓勵AI創新與保護智慧財產權之間找到平衡,確保AI產業的持續發展,避免因為版權爭議而拖慢進程。
此外,是否需要制定新的AI版權保護機制來防止技術成果被濫用,也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慮的問題。隨著AI版權爭議的持續發展,企業、政府與學界應攜手合作,為AI產業建立合理的法律規範,實現技術發展與智慧財產權的和諧共存。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這篇文章 「蒸餾技術」引發版權爭議 AI抄襲AI挑戰智慧財產權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 記者:李佩璇
- 更多科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