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對話】沒錢請AI工程師、中小企業轉型難 政大學者:跨域人才成解方


【科技對話】沒錢請AI工程師、中小企業轉型難 政大學者:跨域人才成解方


在AI快速發展的浪潮中,企業面臨數位轉型的挑戰,特別是中小企業,往往因無法與科技大廠競爭AI人才,而面臨轉型困難。針對此一現象,國立政治大學學務長、應數系副教授蔡炎龍接受《科技島》專訪時指出,企業不一定需要大量聘請AI工程師,反而更需要能將AI應用於專業領域的跨域人才。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


在AI快速發展的浪潮中,企業面臨數位轉型的挑戰,特別是中小企業,往往因無法與科技大廠競爭AI人才,而面臨轉型困難。針對此一現象,國立政治大學學務長、應數系副教授蔡炎龍接受《科技島》採訪時指出,企業不一定需要大量聘請AI工程師,反而更需要能將AI應用於專業領域的跨域人才。


[caption id="attachment_171688" align="alignnone" width="1200"]
【科技對話】沒錢請AI工程師、中小企業轉型難 政大學者:跨域人才成解方
針對中小企業AI轉型困難,政大學務長蔡炎龍認為,企業不一定需要大量聘請AI工程師,反而更需要能將AI應用於專業領域的跨域人才。(圖/123RF)[/caption]


談到企業導入AI的困難點,蔡炎龍表示,「中小企業找不到AI工程師,不是因為沒有需要,而是無法在人才市場與大型科技公司競爭,但企業真正需要的,不是每個人都成為AI技術開發者,而是能運用AI解決問題的人。」


延伸閱讀:政大推生成式AI應用實習 13家企業與學生共同開發專案


為了培育這類跨域應用人才,政大自113學年度起開設「從零到壹的AI:理論、應用與金融科技產業鏈結」系列課程,包含「線性代數」、「機器學習」、「生成式AI:文字與圖像生成的原理與實務」等,最後還有「生成式AI應用專題」實習課,邀請國泰金控、研華科技、中國信託等知名企業,與學生共同開發AI實務專案,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


蔡炎龍說明,每家企業召募3至5位學生組成團隊,由企業與學校共同輔導學生完成生成式AI的應用專案,學校會先對這些非資訊背景的學生做基礎AI訓練,之後才跟著企業一起開發專案,「一定會讓AI應用落地」,讓學生實際理解產業需求與技術結合方式。


「企業才是真正的領域專家,他們知道公司的問題在哪裡,也知道AI如何能幫上忙,讓學生在企業專家的帶領下學習,才能真正做出有價值的AI應用。」蔡炎龍指出,參與專案表現優秀的學生,也有機會獲得企業錄用,不但深化產學合作,也能幫助企業找到適合的人才。


他進一步建議,中小企業應透過與學校合作,找尋懂產業又會AI應用的跨域人才,不必一開始就高薪聘請工程師,「技術開發可以外包,但問題定義和應用落地,必須靠了解內部業務的人。」


蔡炎龍說,不僅是中小企業,許多大企業雖然擁有AI部門,仍無法解決各個部門的特定問題,因為缺乏領域專才。其實企業導入AI,比起技術人才,更重要的是專案發想、問對問題的人才,工程師非產業領域專家,沒辦法問對問題,正因如此,「未來職場更需要專業領域專家,也更重視領域知識的深度,再加上AI工具的運用能力,這樣的人才才是真正企業所需。」


蔡炎龍強調,AI應用的關鍵不在技術本身,而是能否「問對問題」並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即使是文法商背景的人才,也能利用生成式AI寫程式,解決企業問題,如優化企業內部系統等等,「跨領域人才正是企業邁向AI化的重要橋梁」。


這篇文章 【科技對話】沒錢請AI工程師、中小企業轉型難 政大學者:跨域人才成解方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