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伯、韋伯望遠鏡聯手曝光「雙面星團」 揭開恆星誕生秘辛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近日發布了一張結合哈伯太空望遠鏡與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觀測資料的影像,揭示了小麥哲倫星系中兩個活躍星團NGC 460和NGC 456的壯麗景象。這對星團不僅展示了氣體、塵埃和恆星的活躍相互作用,更透過兩大望遠鏡的獨特視角,呈現了星際介質的不同面貌,為科學家深入研究早期宇宙的恆星形成提供了珍貴資料。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近日發布了一張結合哈伯太空望遠鏡與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觀測資料的影像,揭示了小麥哲倫星系中兩個活躍星團NGC 460和NGC 456的壯麗景象。這對星團不僅展示了氣體、塵埃和恆星的活躍相互作用,更透過兩大望遠鏡的獨特視角,呈現了星際介質的不同面貌,為科學家深入研究早期宇宙的恆星形成提供了珍貴資料。
[caption id="attachment_181273" align="alignnone" width="837"]
哈伯拍攝的 NGC 456 影像(左)顯示了一團蓬鬆的藍色電離氣體雲,而韋伯拍攝的影像(右)則顯示了同一星團的洞穴狀塵埃輪廓。(圖/取自NASA官網)[/caption]
這兩個疏散星團NGC 460和NGC 456座落於環繞銀河系運轉的矮星系——小麥哲倫星系中。疏散星團由數十到數千顆年輕恆星組成,這些恆星僅受重力鬆散地束縛在一起。NGC 460和NGC 456屬於一個更廣闊的星團與星雲複合體,彼此之間可能存在關聯。當氣體雲坍縮時,恆星便會誕生。這些年輕、熾熱的恆星會發出強烈的恆星風,雕塑周圍的星雲,形成空洞並觸發進一步的坍縮,進而產生更多恆星。
延伸閱讀:
阿塔卡馬沙漠罕見降雪 世界最強無線電望遠鏡被迫進入「生存模式」
太空人拍到「天空精靈」閃現!NASA揭神秘閃光真面目
NASA發現首顆穿越太陽系的星際彗星
在這張綜合影像中,哈伯望遠鏡以其可見光觀測能力,捕捉到發光的電離氣體,這些氣體在恆星輻射的吹拂下,於氣體和塵埃雲中形成藍色的「氣泡」。相較之下,韋伯望遠鏡的紅外線視覺則突顯了塵埃的團塊和纖細的絲狀結構,呈現出紅色調。值得一提的是,在哈伯影像中,塵埃通常以剪影形式阻擋光線,但在韋伯的紅外線視角下,被星光加熱的塵埃則會發出自身的紅外光芒。這種存在於宇宙恆星之間的氣體和塵埃混合物,被稱為星際介質。
影像中可見的節點是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域,其中恆星的年齡僅介於100萬到1000萬年之間,相比之下,我們的太陽已有45億年的歷史。涵蓋這些星團的區域被稱為N83-84-85複合體,這裡有多顆罕見的O型星。O型星是質量極大、溫度極高的恆星,它們像太陽一樣燃燒氫氣。據天文學家估計,在銀河系約4000億顆恆星中,O型星的數量僅約2萬顆。
小麥哲倫星系對研究人員而言具有極高的價值,因為其「金屬豐度」(指比氫和氦重的元素含量)遠低於銀河系。這種低金屬豐度模仿了早期宇宙的環境條件,使得小麥哲倫星系成為一個相對鄰近的「實驗室」,讓科學家得以探索關於早期宇宙恆星形成和星際介質的理論。透過對NGC 460和NGC 456的觀測,研究人員旨在研究該區域的氣體流如何匯聚或分離;改進小麥哲倫星系與其姊妹矮星系——大麥哲倫星系的碰撞歷史;檢視此類星系間重力相互作用中恆星爆發的機制;並更深入地理解星際介質的本質。
資料來源:NASA
這篇文章 哈伯、韋伯望遠鏡聯手曝光「雙面星團」 揭開恆星誕生秘辛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 記者:林育如
- 更多科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