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農業升級!在地研發高科技智慧農機 AI種田不再只是夢

勞力短缺怎麼辦?農業轉型靠AI!從木瓜田到雞舍,台南智慧農機正改變傳統農事樣貌,打造出一場「不流汗也能種田」的革新。台南智慧農機的起點,不是來自實驗室的空想,而是來自農民的實際需求。工研院六甲院區研發團隊與台南在地農友密切合作,傾聽來自酪農、養雞場與果農的心聲。農業勞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移工更傾向選擇建設業或科技廠工作,導致酪農及雞場人力吃緊。針對這些困境,團隊研發出能夠自動充電與巡邏的智慧型農用機器人,配備熱顯像儀可精準辨識病雞並即時通報,有效預防疫情擴散,真正解決農民的痛點。

|從木瓜田走向市政應用,農機的多元跨界潛力
智慧農機不只能用在農場。現場展示的一台來自大內木瓜田的自動噴霧農機,能一次運送200公升以上水量,以無線遙控控制左右噴灑,大幅減輕傳統肩背式澆灌的身體負擔。這不只是解放農民的身體,也提升農作物的灌溉品質。台南市政府相關局處看到後更進一步思考:這些農機是否也能應用在河川疏濬、廳舍巡檢、公共空間消毒等市政場域?這樣的跨界潛力,無疑讓智慧農機的角色跳脫傳統,成為更多行業的最佳助手。

|從研發到量產,台南打造完整智慧農機生態系
台南的智慧農機不只「研得出來」,更能「造得出來」。機器人的實體製造由永康工業區的川介企業負責,這間企業與研發端緊密合作,不斷優化產品結構。隨著技術成熟,機器人技轉進入民間企業,預計明年就會進入量產。未來也將導入光學雷達等先進功能,實現「跟著農民巡田」的自走型農機。從研發端的六甲院區,到量產製造的永康工業區,再到實測場域遍佈台南農村,整個生產鏈環環相扣,打下智慧農機產業聚落的基礎。

|智慧農業助攻青年返鄉,實現百工百業AI願景
智慧農機不只是一項技術革新,更是吸引青年返鄉的契機。農業不再代表過度勞動,而是結合AI與遠端操作的新職業型態。這不只是農民的轉型,更是整個農村的重生。市府也與柳營科技工業區、工研院等單位合作,積極打造研發到量產的一站式創新基地。未來,透過台南模式的成功經驗,將加速推動總統所提出的「百工百業用AI」願景,讓AI真正走入田間,落地開花,創造農業與科技共榮的新局。

延伸閱讀//台南新放電聖地!高塔球網×天然礫石地面 安全又好玩!
延伸閱讀//台南北區再添亮點!華德公園特色遊戲場成親子放電新秘境
圖片來源:台南市政府
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圖片版權,請來信留言告知,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若是您反對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會儘速移除相關內容。聯絡信箱:service@sharelife.tw
◎加入台灣旅行趣ShareLife官方LINE生活圈享優惠:https://bit.ly/2JXDPGv

原文在此│更多資訊請至「台灣旅行趣 taiwan.sharelife.tw」
- 記者:台灣旅行趣
- 更多旅遊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