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普及之前人們是如何取得知識的? 「工人智慧」曾是當時最熱門服務

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幾乎可以透過手機隨時隨地取得任何想要的知識。不論是使用搜尋引擎、查閱社群媒體,甚至透過語音助理提出問題,答案都會立即呈現在我們眼前。然而,在行動裝置普及但數據費用昂貴的年代,人們必須創造出其他方式來迅速解決他們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回顧那個曾經存在的奇特時期,並探索這種非網路化的資訊交流如何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網路普及之前人們是如何取得知識的? 「工人智慧」曾是當時最熱門服務


▲ 網路普及之前,人們通過撥打電話或簡訊獲得所需的資訊。(示意圖/Shutterstock)


網路首次登陸手機是在1999年,而非1996年。在2000年代初期,由於數據計費極其昂貴,大多數人無法在手機上自由地瀏覽網頁或使用搜尋引擎。因此,一些服務商紛紛推出了基於簡訊和語音的替代方案,使人們能夠通過撥打電話或發送簡訊來獲取所需的資訊。例如,美國民眾可以在2007年至2010年期間致電GOOG-411尋找當地企業的電話號碼,而英國人則可以在2006年至2016年期間撥打118 118或向AQA公司的63336發送簡訊,以獲得相似的服務。


這些服務背後的運作原理實際上並不涉及人工智慧或複雜的演算法,而是仰賴成千上萬的員工,他們被訓練成為真正的「移動式搜索引擎」。這些員工可能會接到各種奇怪、有趣或根本就是荒謬的問題,從詢問健康建議到尋求當地餐廳的地址,應有盡有。這種非網路化的資訊交流方式為那些無法支付高昂數據費用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管道,同時也反映出當時人們對即時知識的渴求。


然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2000年代中期見證了智慧型手機和平價數據計畫的興起,這意味著更多的人可以隨時隨地透過網路來解決他們的疑問。這種轉變最終導致了這些非網路化服務的消失,而我們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其中網路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網路普及之前人們是如何取得知識的? 「工人智慧」曾是當時最熱門服務


▲ 隨著科技飛速發展,網路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示意圖/Shutterstock)


回顧這段早期的行動通訊史,我們不禁感歎於人類對於知識傳播和共享的不屈不撓追求。即使在當時的限制下,人們仍然找到了創新的方法來克服困難,並確保資訊的自由流通。這段歷史也提醒著我們,科技的進步不僅改變了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也深刻地塑造了我們的社會結構和文化觀念。讓我們珍惜這些寶貴的教訓,並持續探索未來科技將如何重新定義我們的世界。

更多eNews報導
桃園男「鬼之迴轉」擊落騎士!重機倒地當場起火 23歲男重傷慘死
孫安佐狂出事所以改名?交保意外曝光「真實姓名」命理師6年前就勸過了...



最新職場新聞
人氣職場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