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與電子錢包成主流 信用卡數位交易衝1.8兆

數位金融、網路購物因疫情而快速發展,也帶動網路交易EC(E-Commerce)交易躍升為國人主要的支付方案。聯合信用卡中心今(29)日公布最新調查資料,去(2024)年信用卡EC交易金額創下新高紀錄,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大幅提高1.7倍,交易筆數暴增3.2倍,相當於國人有約一半的信用卡交易是以數位方式進行,說明網路消費與電子錢包支付已成主流。
聯卡中心透過信用卡大數據平台,分析2019年至2024年我國持卡人的信用卡EC交易資料,發現去年包含網路消費與電子錢包交易在內的「EC交易」金額達到1.8兆元,對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加1.7倍,較整體信用卡簽帳金額成長率的47.2%還要高出許多。簽帳筆數同樣呈現爆發式增長,自2019年的3.7億筆激升到2024年的15.7億筆,增幅約3.2倍。
進一步分析EC交易占整體信用卡消費的比例發現,EC交易筆數占比近5成,代表國人約有一半的刷卡是以數位方式進行。此外,2019年大約5成的EC交易單筆金額未滿500元,到了去年小額消費的占比超過70%,說明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更頻繁進行網購與電子錢包消費,成為日常小額、高頻支付工具。
民眾最常運用EC交易的產業類別為「綜合零售業」,刷卡金額占比逾40%,而其他業種的EC交易同樣驚人,像是餐飲業比例從疫情前的2.2%,上揚至11%,便利商店的支付比重也從4.1%提升至近10%。而女性使用EC交易的金額較高,占整體EC消費額的53.9%。各年齡層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也不同,年齡愈大愈傾向在百貨公司購物,年輕人在餐飲上花費的金額則相對較高。
聯卡中心表示,EC交易的蓬勃發展,說明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民眾消費習慣出現重大改變,網路消費與電子錢包支付變成主流,且不分性別、年齡層都已經接受數位支付工具。建議支付業者在積極推展EC交易時,必須將防範偽冒詐騙、縮小年長者數位落差納入考量,以「便利」與「信任」雙軸出發,方能提供更直觀且安全的支付體驗。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 記者:卡優新聞
- 更多財經新聞 »